第61章(4 / 8)
当熊家长得知封蔚向郑牧讨教时,非常高兴的召来郑牧,说,朕的弟弟很难得服一个人啊,爱卿真是太好了啊,爱卿给朕弟弟当师父吧!
于是牛皮糖就成了郑牧的徒弟。
郑牧:……
心好塞,完全不想动了。
大概是有这种经历这种心累,郑牧最后和余柏林成为莫逆,就毫不意外了。
说起来都是泪啊。
封蔚拜了师的时候,余柏林的后手也终于其作用了。
故意欺负他,把活推给他的人,无一例外被上官训斥,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训斥,说他们为“文盗”。
这骂名一出,这几位翰林基本上上升无望,只能求外放了。
余柏林做的事很简单,他只是认认真真的修典,修的非常认真。每一条款,都仔仔细细的写明了出处不说,历年来条款的变化,都列的清清楚楚。
可以说,他一个条款下面,就是一篇文章了。
按照现代论文观点,叫文献综述。
所有翰林中,也只有余柏林这么写。
那些翰林也不是全部推给余柏林写。他们还是有写个一两条的。他们看着余柏林帮写的条款很详细,也没多想,只嗤笑这个呆子,连被人欺负了都看不出来。
当他们呈上去之后,上官就气笑了。
宁桂洲其实早就知道有人为难余柏林。但新来的翰林被为难很常见。余柏林年少成名六元及第,他担心余柏林新生狂妄,这对余柏林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余柏林之前表现,已经让他心生好感,觉得他名不虚传,怪不得能写出《春秋集注》这样的经义著作。
这次宁桂洲让余柏林再被磨砺一下,算是最后的试炼,让余柏林看清楚官场百态一角而已。
余柏林不怨不怒,不骄不躁,硬是完成了好几倍的工作量,其个人能力让宁桂洲赞叹不已。他本以为余柏林会想出应对方法,比如让他老师张学士出面之类——想到这里,宁桂洲对于那几个蠢货真是冷笑不已。
那几个蠢货只看到余柏林出身寒门,没有家族宗族帮衬,却忘记了余柏林师承张岳,那可是内阁学士!
得罪了内阁学士,你还想入内阁,做梦吧。
而且更可笑的是,他们不敢得罪陈磊,乃是因为陈磊有陈家作为靠山。可余柏林也是陈磊弟子,陈磊乃余柏林蒙师。
真是在翰林院修书修久了,脑袋都全装纸屑了吗?
宁桂洲没想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