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3 / 6)
省里的一些领导送了一批。不管喝不喝,先送了再说。
她这边工作开展的还算顺利,徐书记这边却是碰到了困难。
徐书记这是第一次这样的全面的关注基层工作情况。本来是按照青山模式好好的执行的,结果开始还算不错,后面就出现很多困难了。
比如哪怕把青山县拿出来当做成功案例,依然有人不乐意种植药材。
比如年轻人没什么文化水平,还不上进。让去培训也不好好学。让大家的努力都白费了。
许多的困难让他认识到了边州的基层存在的问题。
难怪苏青玉这么重视农村问题。
这些问题确实必须得到改变,要不然一代一代的思想都这样落后,以后边州根本不可能发展。
徐书记感慨之余,只能严格的按照青山模式来做。学苏青玉那样,慢慢的让新人上去,让落后的老干部们退休。
为了这事儿,他还特意找苏青玉聊了聊。
把自己遇到的事儿和苏青玉说了。
“农村有文化的年轻人太少了。只能矮子里挑高个儿了。”
苏青玉道,“他们还年轻,就有可塑造的空间。只要有点基础就行,后续让他们深造。我最近也开始安排下面的同志建学校了,但是学生们入学肯定是要趁着今年九月就开始的。到时候我也能让这些干部候选人参与学习。只要他们愿意学,一切都不成问题。”
“就怕他们不乐意。他们都是没什么志向的。”
徐书记怀疑,在这些人眼里,志向可能还不如他们多吃一顿饭重要。
想想都觉得悲哀。
原来边州的基层是这个样子的。
“书记,你放心,志向也是可以培养的。”苏青玉基层经验丰富,自认为没人比她更了解基层老百姓了。
只要能给他们吃好穿好,他们就愿意为之努力。
为了配合徐书记这边的工作,苏青玉也开始着重抓教育。
争取今年九月一号能够增加一批入学率。
这事儿她也没自己亲自去抓,而是交给了连副市长。
连副市长主管市里的文教卫生这一方面工作,苏青玉也不至于抢他手头的工作。
什么事情她都办了,辛不辛苦不说,没办法顾虑那么多,反而效果还不好。
为此她还专门和连副市长谈了这个情况。
“上次是青山一个县,这次是两个县,附带边州城区的范围,所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