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修养四一(3 / 9)
五国?哪五国?”
“燕、魏、赵、韩、楚。”
韩王一愣:“为何没有齐国?我记得齐国与赵魏是盟国啊。”
“齐国处于五国后方,不会正面与秦国起冲突,要它加入并非易事,不过正如韩王所言,既然同为盟国,它加入是迟早的事。”
韩王松了口气,但又有些犹豫:“其他几国……当真都愿意听先生号令?”
易姜笑了一声:“诸位国君都已表态,就剩韩王了,若韩王也答应,五国便告天结盟,同组大军。”
韩王那点犹豫被打消了,如果连燕国和楚国都愿意加入,那他自然没话说。正如她所言,韩国夹在中间,腹背受敌,实在是很艰难的状态,若真能逆天改命该有多好。
裴渊全程一言不发,直到告别韩王出了大殿,他才悄悄扯了一下易姜的衣袖:“先生,不是才开始游说合纵吗?您怎么说其他国君都答应了?”
易姜朝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不这么说怎么能迅速地联合起他们来啊。”
裴渊真是服了,这么正大光明的撒谎,可真有胆子啊。“先生为何这么着急,眼下形势并未到这地步啊。”
谁都这么说,易姜只能无奈叹息。
转眼到了夏天,上党的情形忽而急剧变化,王龁蛰伏日久,忽而主动出击,势如破竹,一举破了赵兵驻地周围所有的城池。
上党犹如瓮中之鳖,不出半月便被攻克。
廉颇驰援失败,只好领兵撤退,一直退到了长平,命人修筑工事,抵御秦军。
消息传到邯郸,赵王丹失望不已,还以为廉颇经验丰富,不会有多少波折,没想到他像个缩头乌龟一样,不仅丢了上党,还退兵到了长平。
仍霸着赵国相国之位的田单提出建议,撤换主将。朝堂上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一时间争执不下。而赵王丹则已有些偏向同意撤换廉颇了。
赵重骄匆匆入宫求见,一见到赵王丹便道:“王兄打算让谁去替换廉颇?”
赵王丹很意外他会这么关心国事,摇头道:“还没想好。”
“千万不能是……”
“千万不能是谁?”赵王丹莫名其妙。
赵重骄抿了抿唇,摇头道:“没什么。”
易姜给他的信中写了若赵王丹有意撤换廉颇,人选一定不能是赵奢之子赵括,原因却没有细说。赵重骄觉得古怪,但无法联系上她,也不清楚具体缘由,所以就忍耐住没有直说,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