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海盐烤秋刀鱼(3 / 7)
坏话?”
夏皎没忍住,笑了一声,宋奶奶也笑:“没什么,夸你好呢。”
老爷爷哼一声,还是小心翼翼拧开保温杯的盖子,倒了一点在瓶盖里,吹了吹,才让妻子喝下去。
夏皎猜测对方似乎并无儿女子孙时刻陪伴,那个“比你大三岁的外孙女”,在苏州工作,也是一周过来探望一次。今天周五,又是外孙女过来的日子,所以宋奶奶请夏皎帮忙多挑一些花朵,好带回去装饰房间,让外孙女高兴。
不知道为什么,夏皎总能从这对老人身上看到自己爷爷奶奶的影子。
父母大多都有身不由己的苦衷,比如为了家庭外出做生意、工作,不得已把孩子留在老家,托老人照顾。
夏皎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位老人抚养长大,一养就是十多年,感情自然不同。后来因上学问题被爸妈接走,依稀记得临走前,奶奶给她缝书包的肩带——那种黑色的、尼龙的双肩包肩带最好用针再订一圈,不然,书包里装的东西多了,容易脱线、松开。
奶奶缝东西的手艺好,订肩带时也一样,先缝一个“口”字,里面再缝一个“X”,针脚细密均匀。她那时候眼睛花了,穿个线都要举起针,将线头用嘴唇抿一下,带出一个小尖尖来,再眯起眼睛,把针孔对准灯,另一只手拿线,好久才能成功穿进去。
夏皎在的话,一直都是她替奶奶穿针引线。
但那时候她不太懂,帮奶奶穿好线后,看着奶奶用针尖在头发上挠一挠,夏皎问:“奶奶,要是我跟妈妈走了,以后谁给你穿线呀?”
奶奶侧坐在床上,只是笑:“奶奶自己也能穿——要是皎皎想奶奶了,多回来看看行吗?”
夏皎认真点头:“我一星期回来看您一次。”
她还翻出来奶奶所有的针,给每一根针都穿上线。一半白色,一半黑色,老人家年纪大了,不怎么绣花,常用的线就这两种颜色。
奶奶大笑,在灯光下将她的肩带订得结结实实;爷爷看着电视里的新闻联播,等待着一会儿的央视播报天气预报,也夸她听话,懂事。
但听话、懂事的夏皎没能履行诺言。
家里人不放心让一个未成年孩子每周乘火车来回,更何况,路费也是一笔开销。夏皎只能每年寒暑假回家陪伴爷爷奶奶,不过老人家从来都不怪她,每次她回来,都变着法子给她做好吃的。夏皎说一句土豆丝好吃,第二顿肯定会有现炒的土豆丝,临走前也得给她装一兜土豆回去。
每次夏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