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1 / 5)
知道答案一定是“不好”, 魏尝干脆趁她出口前就顺势将她一把扯近,然后偏脸,强行往她唇上一摁, 刻印纽似的。
薛璎也是被扯懵了, 反应过来嫌道:“你无不无聊?”
他说这哪无聊,比那些明争暗斗的朝堂事有意思多了, 不信瞧瞧茶楼说书的剧本子,都是以风花雪月取胜的。
薛璎一时哑口, 说句“歪理”, 回到自己席面上。她说赏过了, 谈正事。魏尝也就正襟危坐起来问:“今日的事,你怎么看?孩子的生父果真是郑王?”
薛璎皱眉点点头:“十之八九吧。”
人在生死一瞬间的动作不会说谎。她今日之所以设置了一环抛孩子,而非掳孩子, 就是为杜绝缓冲,让对方在一息之间直面抉择,毫无机会思考。
虽说当时郑王确实离孩子被抛出去的方向很近,但他的反应太快也太大了, 再结合秦太后来抱孩子时刻意回避的目光,应该不会错。
魏尝跟着点点头,说还有十之一二误会的可能也不要紧, 接下来就摆着验证的机会:看秦家与郑王的反应。
倘使郑王不无辜,那么谁都不是蠢人,当时一瞬间没有防备,接到孩子的一刹便该想了个通透, 眼下两家人一定会商议对策。且很大可能,郑王得找借口赶紧离都。
毕竟每个诸侯王元月入都,本都是将脑袋悬在裤腰上的——人手不可多带,到后除随从以外的护军都必须驻扎城外,配备的军械武器也有一定限制。如此情形下,一旦得罪朝廷,多数就是走着进来躺着出去的结果。
而像郑王这种罪过,可能躺着也出不去,因为不一定能得全尸。
薛璎“嗯”了声表示赞同。这一点,静观其变自然有答案,她并不担心。
魏尝见她还蹙着眉头,问道:“怎么,难道还有别的疑点?”
“对。”
他今日在前头打杀,难免顾及不到后边的细枝末节。她说:“还有两个人的反应也很奇怪,一个是秦太尉,一个是楚王。”
“怎么说?”
“郑王出手,很可能是护子心切,头脑发热中了计,可照理说,以太尉心性,他应该是清醒的。然而事发之际却并非如此。”她回忆道,“仔细想来,当时除了郑王,他也离孩子很近,并且一样下意识作出了拔步的动作。如果他足够清醒,就该抢在郑王之前把冯皓救下来,这样至少不会叫他暴露得那么明显。”
“可他没有,反而因讶异滞了一步,以至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