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错爱的时代(3 / 4)
母担忧问道,都说患难见人心,能收姜苓为学生是丈夫的运气,他们现在这个身份不拖累姜苓都是好的,更别说能帮她什么了。
“老师,师母,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大概也就不在首都待了。”
姜苓其实是比较安全的,早早离开了大学,只是一名医生,除了因为是王教授的学生,又出手相助。
她是烈士家眷,又是孤儿,读书生活上学都是政府补助,身份清白的不能再清白,除了是王教授的门生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所以也不会太为难她,也就没什么前途可言而已。
其实对姜苓而言,哪怕不出国,躲进深山老林里也能活的很好。但是独善其身又有什么意思呢,比如王教授,她也不可能为了安全而对真心待她的老师置之不理。
没过多久,王教授和师母就被安排去了姜苓说的那家农场,还在那里见到了一些熟人,这些以往都是德高望重而且毫不吝惜给与姜苓这个小辈予以指导帮助的前辈老师,姜苓也力所能及的做了一些事。
姜苓也私下去农场看过他们,另外留了粮票和钱。
王教授的家不是被砸就是被抢了,除了当时被关时身上的衣服,什么也没有带走。姜苓在医院这一年多来,很少有什么花销,一存还存下了不少钱和各种粮票。
她也大多留给了王教授和师母,她在哪里都能生活的很好,并不需要这些东西。
医院给的调令也下来了,是去华北省青山县柳树村的卫生站,下乡支援农村医疗建设。
姜苓摸了摸下巴,思索道,“这是要当山村大夫的节奏了。”
9526:“……”莫名一点都没有被发配下放的感觉了。
其实现在医院也不安宁了,四处都有着压抑紧张的气氛,不仅是王教授,还有很多地位高出过国教书的专家教授被下放到农场劳改,连院长也不知去了哪里,医院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
通知姜苓的是医院的一位平时就认识的护士,她告诉姜苓,姜苓去的那一趟车事和去那插队的知青同行的。
知青是在姜苓上大学之前就有的,每年都有不少知青去全国各地农村插队。
姜苓谢过那位护士的好心提醒,收拾了一些行李,便按时上了那班火车。知青一共六人,两女四男,都很年轻,大多穿着绿军装,散发着青春活力。姜苓的车票还是和他们领座的,放好不多的行礼后就坐下了。
从首都出去的知青基本上家底也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