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去岳阳》(十四)(2 / 6)
准备不足,这样,他们从头到尾对于收购的判断都是错误的。”
“哦……”似懂非懂。
“行了,这个阶段也应该让金鹤他们就此收手了。”
“嗯。”
…………
而当知道莘野手里股票份额其实是29.9%,而不是27.9%的时候,金鹤保险、澎湃影业十分明显地发癫了!
甚至,金鹤保险执行总裁面对记者丧失风度,语带不悦,道:“他这不是恶心人吗?!呵,纯粹恶心人呢!!莘野故意把手上的深蓝股份卡在了29.9%,他自己不触发要约,可,别人要是想寻求对深蓝的进一步控制,一失手就触发了!”
显然,金鹤保险以为自己可以更快地买到29.9%,毕竟财力十分雄厚,却没想到莘野那边早有准备,早买到了。
莘野已对兰生讲过,持股30%会触发要约,也就是被强制启动全面收购,并向全部的股票持有者请求收购对方股份,而被提出要约收购的深蓝股票持有者可以选择卖给对方,也可以选择不卖给对方。
这个过程很难控制,在最极端的状况下,金鹤保险、澎湃影业要收购100%深蓝股份,不能拒绝,否则违规,而深蓝影业市值千亿,两家公司财力不足,或者说,就算是“互联网三巨头”,对于这个收购代价也要好好掂量掂量。对这么大一家公司触发全面收购要约,这个风险绝对足以让野蛮人望而却步,何况,深蓝只是文化公司,并非银行等等企业,这个买卖并不值当,一般的人都不会做。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莘野股份停在了29.9%。
也就是说,莘野占股其实是29.9%,与此同时,金鹤保险、澎湃影业并不敢买股买到30%以上去,否则就会触发全面收购要约,可,若想成为深蓝影业真正的第一大股东,它们俩的持股比例又必须要高于莘野。要买到高于29.9%,又绝不能碰到30%,这已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的艰巨任务。
从一开始,金鹤保险、澎湃影业的算盘就没打明白,现在它们骑虎难下,巨额资金打水漂了。
在金鹤的执行总裁说“纯粹恶心人”之后,一些知名财经记者在报道中开始怀疑:莘野此举是故意引野蛮人来拉升股价,再用继续质押股权等等方式融资筹钱,因为深蓝在年中的几项举措极需资金,可,新股东进不了董事会、拿不到控制权——按深蓝的公司章程,公司设有11名董事,其中7名非独立董事,4名独立董事,第一股东、公司高管一共可拿其中5席,二三股东各拿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