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北京(九)(5 / 8)
我太蠢了。顺便说句,当时一个同班同学跟我一样换了计划,而负责的那位老师支持我们当时的做法。那个同学突然发现,这个行业不仅缺导演,还缺陪伴导演的人,他现在是一个制片,是我《星河》时的制片。”
“哇……”
“从此,我每部片子都是给我自己的一首情诗。”
“哇……”主持人也被感染了。
时间很快过去,谢兰生结束了采访。
…………
到晚上6点,这个采访被发出来。兰生还是没有审稿,也许天真,但他想给人些自由。
刊发内容跟采访差不多,只不过,“打擂”意味更重一些,硝烟味儿更重一些。
谢兰生没想到的是,在看过了兰生、李贤对“商业片”的定义后,绝大多数电影观众兰生、骂李贤。他们道:
【支持谢兰生……】
【支持谢兰生+1。】
【二人格局高下立判啊。】
【啊,我真是根墙头草呢。昨天觉得李贤说的很有道理非常正确,今天看完谢兰生的又站到了另一队里,[哈哈]。】
【我也是……】
【不是,李贤能把“毫无灵魂”说的这么清新脱俗吗?】
【两个导演一个有追求,一个没有追求,作品是会有区别的,观众不是傻子呀喂。】
【我本以为李贤是被澎湃影业强迫的呢……他自己也这样想吗,[失望][失望][失望]】
【一部电影是一个整体,故事才是它的核心,这些需要编剧、导演用自己的心来架构,不把观众当机器,东拼西凑“流行元素”最后只能是四不像。】
【个人感觉,拿奖之后,《宝髻新簪》超高票房让李导他有些变了……总想制造商业神话,把这个当创作目标了。】
【李贤该在他自己的基础上面寻求突破,不是否认曾经的片,也不是否认曾经的他。】
谢兰生的这个采访算是“打擂”的高潮了。他竟然在明面儿上否了李贤的“导演观”,点起一整片的硝烟,烧起一整片的战火。
然而奇怪的是,绝大多数观众却在兰生这边,支持他棒打落水狗,在“大片”横行的电影市场敲敲钟、说说话。
谢兰生更没想到的是,7点左右,突然有人发了个贴在论坛上,题目叫《其实,首映式上被激吻的是李贤第二个老婆》。
里面的主楼爆料说:【我爸爸是原潇湘厂的副厂长,他说过的,咱们李导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