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根》(六)(2 / 6)
跟中国人生下莘野这个东东。1977年,文x结束后,莘野父亲报效祖国可是母亲不愿离开,两个人以离婚收场,莘野妈妈自己把他好吃好喝抚养长大,到1983年才再次嫁人,莘野那年是十一谁。因此,由于生母生父有一方是美国国籍另一方是中国国籍,莘野两个国籍都有,可以18岁再做选择。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莘野在他18岁时竟独立独行选了中国,被说“想一出是一出”,然而人家莘野说了,持美国籍进入哈佛不能证明自己牛逼,当中国人考上哈佛才能显出他的本事,乍听起来非常扯淡,然而莘野太飘忽了,太神了,他周围人也并不能十分肯定他是扯淡,毕竟“路太简单,太easy了,我要提高生存难度”这事对于莘野来说还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莘野英文比中文溜,还能写得一手好字。然而因为生母生父都是华人,还很爱国,莘野从小就说中文,听不出来任何口音,比一般人地道多了。他就读写有些费劲,跟刚上初中的差不多。
意识到了这点以后,谢兰生也“教导”莘野了。
莘野每天用笔圈出他不认识的几个字,等谢兰生教完囡囡再回房来教他。不过莘野聪明,“基础”也好,谢兰生念一遍之后莘野就能全记住了。
…………
在开拍的前个晚上,谢兰生到欧阳囡囡的房间去陪她背词,花了整整两个小时,让囡囡把《生根》剧本从头到尾又过了一遍,才终于是放心了。
回屋后,他又问莘野:“莘野,新增内容都能读吗?”昨天晚上他给莘野又增加了几句台词。
莘野却是哐当一个反问句式抛过去:“又去欧阳那儿了?”
谢兰生笑:“嗯。”
“忙的跟个陀螺似的。”
“得教她。”谢兰生道,“她说想当专业演员,那必须要识字才行的。我这几月多教教她,让她以后有路可走。”谢兰生一边说,一边抽出一张椅子,隔着木桌,在莘野的对面坐下。
“你这人,”莘野的手撑着下颌,看着谢兰生:“对谁都好,就对自己不好。”
“还行吧。”谢兰生没讨论自己,又再次问,“莘野,有不认识的字儿吗?”
莘野把本翻到某页,往谢兰生身上一丢:“有一个。”他不会汉语拼音,也没学,觉得“a”变成“啊”十分诡异。
“我看看……”莘野的圈画的老大,一下子圈进去了十几个字,谢兰生看半天,最后认为对方不认识“嘬”。
“唔……”谢兰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