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竞争(一)(3 / 6)
是一篇新闻,叫作《人工智能,助力急诊:深度医疗重拳出击!》
文章中说,“深度医疗”急诊产品十分成熟,准确率高,而且,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受理,即将通过一期审核,预期来年在全世界实现应用!
阮思澄:“……”
这手厉害。
思恒急诊还未申报,不管是在CFDA还是FDA。阮思澄想直接申报三类器械。按照《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若诊断软件通过算法提供建议、不给结论,就属二类,但若自动识别病变位置并且明确给予诊断,则属三类,风险级别相对较高。目前,FDA和CFDA并未开放“AI急诊”的三类证,而是只有二类证[注],因此思恒还在等待。
可是呢,社会公众不懂这些!只要看到“深度医疗”被FDA正式受理,而思恒医疗却还没有任何动静,便会十分自然地以为对方的技术更强,不会知道深度医疗要拿二类证而思恒医疗想拿三类证!
阮思澄又继续阅读那篇文章。
第二部分,“深度医疗”则给出了大量数据。
阮思澄想,那一串串百分比数,比“思恒AI”当初数字还好一点。
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准确率97.5%……冠心病、心肌病,准确率95%……瓣膜病,92.5%……
经过半年改进、完善,思恒现在也差不多,不过,在思恒AI产品刚上市那会儿,各项数据要比这个略低一点。阮思澄的印象是,在刚上市时,冠心病、心肌病的准确率是92.5%,瓣膜病是90%。也就是说,目前阶段,在网络上流传着的有关思恒的新闻和宣传当中,涉及到这部分的数字还是老的,看上去比“深度医疗”要差一些。这个也是没办法的,思恒医疗又不能让各大网站替换稿子,他们基本只更新了公司官网上的信息。
总之,单从这些东西上看,“深度医疗”和“思恒医疗”在技术上差不太多。不过,作为产品的挑战者、市场的冲击者,“深度医疗”把FDA当作了个强有力的宣传重点,让FDA为这新兴公司摇旗呐喊,显得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毕竟,美国是IT和医疗最前沿的地方,“有FDA认证”这层光环足以让人产生好感。
“……”
说实在的,阮思澄有一点不解。在做AI的公司当中,思恒医疗动作算快,用两年多便做出了“思恒急诊”的第一版,而她身在这个行业,十分关注竞争对手,直到产品正式落地才略微地放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