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公章(四)(2 / 5)
童医院愿意合作。我招了个市场经理,在网络上打打名气,搞点营销,再试试看。我希望谈下尽可能多的医院,接触尽可能多的数据,将不同省市医院、不同型号仪器检查出的结果按照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偏差、分布情况等等进行归一化、标准化,这样才准!另外,贝恒挑起‘胸部急诊’的大梁了,想要通过弱磁探测心脏活动,也是不顺。”
AI医疗领域数据是大问题。而在中国,电子管理的程度低、手写病历不够规范甚至难懂、医院以及科系之间互不相连导致收集来的信息无法统一、缺乏对于离院患者的回访等问题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科技领域总是存在蝴蝶效应,一关没有跟上,环环都有困难。
思恒医疗要花时间整理信息,再用它的方式,将数据中由于医院标准不同还有测量仪器品牌、型号不同而引起的偏差统统调整过来。这就需要大量病历,还得来自不同地方。某患者可能在A医院用A仪器测白细胞是6200,到B医院用B仪器测白细胞就是5800,绝对不能一股脑地输入电脑训练AI。而未来的“AI急诊”落地以后,每次也会先较正数据再进行诊断。
“可惜,”易均苦笑,“我实验室也并没有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对肠梗阻的影像识别,我们已经做了121层神经网络,还没弄完。”
“哦哦,不急……这个东西就是很难。您可千万别那么说,肯花时间就已经给思恒医疗帮大忙了,我们全都学到很多。没有别的团队能做的更好了,最后一定会有结果。”
两人聊了许久,阮思澄将大概情况都了解了,看看已是6点,站起身子,把大纸袋交给对方:“学长,这是思恒医疗买的端午礼物,便宜,只是想表达下对大家的感谢。”
易均接了,拿出茶叶看看:“费心了,我会转给几个学生。”
“没有没有,没花时间。”
“思澄,”易均抬腕看表,“我前几天请到留美时的导师过来P大讲座,就是Matthew Curtis博士,非常有名,讲座就在今晚7点,你要不要去?”
“咦?”阮思澄问,“MIT的Matthew Curtis?原来他是学长导师?”
“对,他正好来云京开会,我就请他过来,谈谈人工智能新的研究热点,听听估计会有好处。”
“不是P大学生也能去参加吗?”
见阮思澄明明想去还要这么问上一句,易均笑了:“可以,没事。”
“那好,麻烦您了,谢谢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