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番外二(4 / 6)
—秦五娘。秦五娘虽订婚早,因信阳公之孙为其外祖服丧,她成婚倒比林晏和沈韶光晚一些。想想刚才小婴孩儿那一皱眉,倒确实像……想起从前,秦五娘微笑一下,那时候真是一腔傻气。
百啐筵后,仆妇婢子收拾客人送的各种礼物,沈韶光看着邵杰送的格外逼真的玉猴子摆件儿,不由得笑起来,这是预祝我儿子也这么皮的意思吗?
礼物中也有先吴王四子,今封了淮南郡王的李绪的。
吴王案重审,朝廷派人去南边接吴王的儿子们——还在的便是四郎和五郎了。可惜只寻得五郎,李绪是今年春才自己到长安来的。
沈韶光见过他一次,除了吴王与沈家的关系,也因为于三。
沈韶光早把身契还给了于三,但于三还是在沈宅住着,帮她操持着一摊子事儿。
李绪长相是李氏传统的好看,但却没有沈韶光以为的纨绔浪荡气——她始终记得于三公主说“换鱼宴”的事。
看见李绪,于三眼睛里瞬时迸出光芒,然后便又是那副“你是谁?我是谁?爱谁谁”的德行。
沈韶光留下场子,给他们叙旧。行到门口,听得屋里隐约的说话声。
“祖宗,可算找到你了。我还真当你被弄到受降城了呢。”李绪的声音。
“朝廷的人没找到你,你是去受降城了?你不是要娶新妇了吗?那刘公道——”
“这种话你也信?鸟脑袋吗?不是,我是说我鸟脑袋……”
沈韶光一笑,罢了,都是劫数。
又过了一段时间,林家收到一份迟来的百啐礼。
那是先崔尚书家的郎君崔靖送的。林晏没什么瞒沈韶光的,把信给她看。
“……京中客至,得弟手书,知获麟儿,兄喜甚……兄有一砚,乃昔年肃原先生所赠,虽非前朝名砚,却系大儒遗泽,赠之于小郎君……” 一手魏碑,质朴古拙,好得很。信洋洋洒洒好几页,说些自己的情况,也问林晏的情况,都是很家常的事,可见确实与林晏是很亲近的朋友。
看到信中崔靖自言“残躯”,沈韶光想起当初听楚氏阿叔说过的林晏救助崔尚书一家的事。
当时因诗作“指斥乘舆”②,崔尚书被判徒二年,其子徒一年,流于岭南烟瘴之地,女收没掖庭。因林晏及崔氏几个亲友积极奔走,一向明哲保身的陈相动了恻隐之心,在皇帝面前说情,崔尚书及其子改判近一些的平州。又听说当时崔靖正发疟疾,也因此得以延期,不然恐怕挨不到地方,便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