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陆尚书来啦(2 / 3)
都得喂鱼。
从堤上回到县衙,程平没回后面换衣服,先来前衙。
“有朝廷赈灾的消息吗?”
赵主簿摇摇头:“尚未有消息。”
程平无奈地点点头,朝廷这效率……真是吃枣药丸的节奏。
“明府,我们的夏税……”李县丞请示。早就到了交夏税的日子,但因为下雨,一直没收。七月初常稻将熟未刈,连日大雨,那些稻不用说,都扔在地里了。李县丞知道,县令早把免赋税的笺表呈送上去了,但至今没有回音儿,那今年的夏税收不收,怎么收,什么时候收,李县丞得讨程平一句明白话。
程平淡淡地说:“别想赋税的事了。照着这雨的下法,今年不饿死人就不错了。”
“可万一上面……”李县丞欲言又止,不经过朝廷同意就免去赋税,这胆子也未免太大了。
“不至于的。”程平安慰他。如今水灾都这样了,朝廷若还坚持让交税,那离着大乱也不远了。以程平对今上那有限的了解,自己这位“座主”没那么昏聩。
程平与李县丞等商量以工代赈加固河堤的事。这时候没人反对——若是决了堤,身家性命兴许都得交代在这儿。再往深处想,米南义仓里有粮,前阵子早熟抗涝的稻又已经收了,情况比周边好太多,只要不出事,熬过去,就是政绩。这政绩的肉固然是县令的,自己这帮人,总能喝上肉汤。
程平抱怨朝廷效率慢“吃枣药丸”的时候,负责处理江南水患的黜陟使已经在路上了,不是别人,正是陆允明。
户部作为掌管天下田地 、户籍、赋税的部门,这种时候责无旁贷。收到江南道奏报之后,皇帝派户部尚书陆允明作为黜陟使赴江南处理水患事宜,同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
“同平章事”是贞观之后宰相职衔标志,从此,陆允明要被称一声“陆相公”了,政事堂除陈相、邓相两位老臣外,终于加入了生力军。可惜政事堂的饭没吃两顿,陆允明便要远行。
临行前大明宫里,皇帝与陆允明对面而坐。
“好在去岁全国大部分地方都风调雨顺米粮丰收,臣已经从剑南、河南等道购置、调拨百万石粮食,正陆续运往江南。”陆允明道。
皇帝点头叹道:“也幸好盐政改革已见成效,库里有银子。民间常言‘有钱能使鬼推磨’,若没钱,哪能这么快弄来这么多粮?”
自全面推行新盐政以来,只今年这多半年,盐政收入已有千万贯,差不多相当于往年全国财政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