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我真蠢真的(2 / 3)
大约就是内外有别了。
一番问对下来,廖州刺史等地方官都越发毕恭毕敬了,腰似乎都更弯了两分。
程平想象自己什么时候能有这威势——想象不出来,大概这辈子就是个当小吏的命了。
程平又反省,平时和陆尚书相处是不是太随意了?人家是三品大员啊,自己与他中间差着从三品、正四品、从四、正五……得,十个手指都不够使的。
在州府停留了一天,接待众官员,走完必走的程序,第二日陆允明即带队奔赴盐湖集中的湖阳县。
听着盐官介绍,看着这大片的盐畦,程平宛如被雷劈,晒盐,太阳能啊,可以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可比燃薪煮盐好多了。
脑子里又翻出后世纪录片里的镜头,程平恨不得揍自己,我真蠢,真的,竟然忘了,后世好像都是晒盐的。
可惜现在已经入冬,天气也不好,盐畦上并没有盐,不然就能看到一片白盐自然结晶的场面了。
据盐官介绍,这垦畦营种法是从河东道学的——那里是湖盐的大本营。
简单地说,就是如同种庄稼一样,垦田为畦,将卤水灌入田畦,再配以淡水,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成盐。
程平思索这种方法推广的可能性。她对这垦畦营种法一知半解,不知道其中关窍。只是从逻辑上说,本朝既然已经有晒盐法,如何没推广开呢?程平可不认为世上就自己最聪明能触类旁通。
程平去找陆允明。
本地官员刚走,陆允明一杯安生茶还没来得及吃,便听仆役说程主事求见。
“让他进来。”
见了程平有些兴匆匆的样子,陆允明先笑了:“这是有什么好事?”
程平严肃一下神色,先行礼,待坐下才道:“门生是想,这晒盐之法能不能推广到海盐产区和井盐产区。”
陆允明笑道:“主意是好的,只是你不知道,这湖盐中有特别的东西,本地天气又合适,才晒得成。”
程平点头,这就说得通了:“门生是觉得,各地产盐不同,气候不同,或许晒盐具体方法不同,但都有日有风,‘晒’这个方法却都值得一试。”
程平接着游说,“座主试想,海边多荒地,海水又无限,若开成大片盐田……”画得好一张肉多馅香的大饼。
陆允明被她明显蛊惑的语气逗笑了,但这话说的却也很有道理。
这与竹盐井不同,产井盐的地方毕竟少,再发挥也有限,而若晒盐法真能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