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我是好皇帝(12)(3 / 9)
往日人人都惧怕参军,亦或者是被强行征兵,生怕去了战场没了命家中老小无人照应,甚至有汉子为了不被抓去,不惜扮做女子的。
再看看现在,每年征兵根本不用朝廷派人去每家每户的催促,早早地就排起了长队,有因为身体原因被刷下去的,心里多多少少还要难受几天。
此刻的柳国,说是人人习武也差不多了,毕竟自从陛下喜武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先是大户人家督促着家中子弟练武,接着又因为想进军队又因为没有他人孔武有力的百姓们暗自偷偷练习,只为能够挤到军中去,好好的打一打匈奴人。
六年中,柳国百姓们对于匈奴人的看法变得很快。
曾经的惧怕,成为了此刻的跃跃欲试,恨意没有让他们变得胆小如鼠,反而让他们努力的想要与匈奴对战。
因为这些新鲜的血液,再加上军中总是跟着专使,每一个人都努力的充实着自己,柳国军,早已不再是曾经那般。
当他们喊着口号,冲破了城门,杀进肖城,宣布最后一座城也被夺了回来时。
柳国,终于是完整的了。
***
肖城里面活下来的柳国人很多,而最让朝廷头疼的,还是一些无父无母,连自己长辈籍贯在哪里都不知道的孤儿们。
比起曾经也繁华过一时的榕城来,肖城地形不稳,原本就挨着边境,也是当初第一座被匈奴占据的城池,活下来的正统柳国血脉并不多,大多是与匈奴这边奴隶通婚下来的人。
长辈活着还好,若是生养下自己的爹娘已经去世,对于他们来说,便真不知道自己是柳国何处人氏了。
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已经不算是柳国人了。
可卫明言还是下了旨,让大军回朝时,将这些无父无母,也无籍贯的孩子们带回来。
现在朝廷正要建立信鸽站,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这些孩子们虽然身上流着一半的匈奴血液,但他们从小便被匈奴当做奴隶,干着最苦的活计,被匈奴人所鄙夷,比起给吃给喝还给穿将他们当成自己人的柳国,该怎么选择,不是一目了然吗?
若是真的有那坚持自己是匈奴人不肯跟着大军一道走的,他们也不会强留,反正匈奴也被打怕了,柳国又正忙活着搞建设,估计短期内,两国之间不会再有什么交战了。
柳国军进京时,可谓夹道相迎也不为过,柳国现在崇尚武艺,而对于这些真正上了战场将匈奴人打的落花流水的将士们,简直恨不得冲上前去好好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