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部分(2 / 6)
出的地上看了一下,发现是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表面非常平整,因为落满泥土,所以看起来像是平地,北堂煦又看向那个黑乎乎的山洞,发现山洞洞口有凿过的痕迹,看来这块石头和这个山洞都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工开凿的。
换句话说,这个山洞,以前应该有人来过,可是谁会在悬崖半空凿这么个地方呢?
北堂煦带着疑惑走进山洞,山洞不大,差不多一间房子的大小,借着斜进来的光线,北堂煦看到山洞里有简单的桌椅,桌子上摆着燃剩一半的烛台和打火石,已经尽数落满灰尘,山洞边上是一张石床,石床上似乎躺着一个人。
北堂煦向前一看,发现是一具骸骨,身上的布衣已经朽烂,应该是以前住在这里的人。
这是什么人?为什么会住在这样一个山洞里?
北堂煦跪下来拜了几拜,起身翻动骸骨,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什么,这个人既然住在这里,就应该知道怎么回到崖上去,也许他会留下线索也说不定。
北堂煦将骸骨翻了过来,就发现骸骨身下的石床上刻着字,看字迹应该是用石头划的,北堂煦仔细一看,只见石床上刻的是:
生于乱世,金戈铁马,一心平定家国,奈何惨淡收场。
永平七年,兵临苏州城下,不慎为叛将所害,身负重伤,逃至百花谷,幸得安宁所救。安宁绝色,乃千金之身,不堪乱世,避祸于此。吾二人相遇相知,倾心彼此,奈何立场相悖,情深缘浅,终是一别。后太祖战胜,天下归心,定年号长宁。安宁回宫为永平帝奔丧,太祖一见倾心,欲纳为后妃,安宁抵死不从,余以兵权相逼,求太祖释放安宁,后安宁随侍卫杜青离去,太祖以叛乱之名,赐余死罪,幸得军中旧友以命力保,终得赦免。太祖感念余前生军功,顺余之求,于百花谷后悬崖开凿山洞,废余武功,长囚于此,并诏告天下,谓余已被赐死。
半生戎马,名震天下,然此余生,所怀所感,皆为与安宁于百花谷中半月光阴。有道是绝色倾城,然安宁一生清淡,只求天下太平,喟叹吾二人此世无缘,若有来生,但求重逢于太平盛世,携手笑看云淡风轻。
若有来者,见此遗书,恳请将余之骸骨,运往西北春城,与安宁合葬。
长宁十六年,澹台盏非。
北堂煦看到落款处的澹台盏非,心下一震,盏非正是开国大将军镇国公澹台逸的表字,也就是说,这具骸骨,就是澹台烟云的先祖,那位与春城建城城主相恋的大将军,而他遗书中的安宁,应该就是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