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尾声(3 / 6)
没有人知道,人类最后会驶向何方。
但大脑这一神奇的器官,让我们能够从茹毛饮血到开始探索宇宙,并最终试图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
而我们终其一生,都希望能成为更好的人。
求真、向善、憧憬美好,同人类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抗争到底,这,就是人性。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一直没怎么写作者有话说,现在可以絮叨了。
总有美少女问我书单,我顺便找重要几本列一些,后面会有更全的(其实也没多少)。
文中变态心理的内容参考钱怡铭老师编写的《变态心理学》,各项相关定义和判定标准以此版本为准。
《一沙》11年写的,也是我写的第一个短篇故事。
最早决定要改长的原因是因为短篇里有个bug,我控制不住自己,就想稍微修下,所以一沙基本保持短篇原貌。
但因为写的很早不是很记得当时参考资料,记忆给市场老板唤醒记忆应该是参考了《NLP理性情绪疗法》,主线是根据“系统脱敏疗法”制定的,应该还有参考沙盘游戏的内容,很多书上都有写,当时的参考书籍确实不记得了,抱歉这里无法提供,有兴趣就随便看看关键词吧。
《双程》起因是很多年前的一次春游中的高速见闻,论文主要参考《基于MEMS加速度计的车用自动呼救系统》,常模是心理测量中常用的概念,智力测验人格测验一类是心理测量的研究范畴,它大概是除心理学统计外最枯燥的科目了,没找到什么特别好的科普类图书。专业心理测量一般有专业机构和评分标准,必须参考常模。
《三坟》主要参考了《乌合之众》和《狂热分子》,当然本意是写一个XJ组织,但这太触线,所以写了个更加隐晦的故事,其实传销和XJ这些心理控制法本质没什么区别,但对于乌合之众的批判也有不少,这里不做赘述,我说得都很粗浅,还是看书吧。之前有位朋友提出集体无意识的问题,有时写作时专有名词使用不够严谨,也请不吝指教。
《四声》中林辰在李景天商场表演时使用的方式来自于对“旁观者效应”的研究,我们常指责人越多越没有见义勇为现象就是出自于此,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指定某位具体的人,比如穿红衣服的大哥请帮帮我,求助要具体,我一直认为这很有用,所以再提一遍。
对于使馆郑成功先生听力能力的是参考了某位法国特工的真实故事。
赌局那场的房树人测验结果,来自于《心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