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庆幸(3 / 4)
中路牵制萧正乾,他的长子在西线与袁守诚死磕,他的弟弟在东线跟张进书对峙。看起来攻势被阻了。
哪知双鹰王这阵儿的间谍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真是什么时候都有带路党,趁着朝廷援军未到,前线军力吃紧的空档,双鹰王把自己的王帐、旗鼓留在了定远军对面。亲率万余骑,插进了防线的空档,南下五百里,拔七城烧城屠民,烧掉了一座敖仓——这是囤积了前线六分之一的粮草,还抢了不少东西,正要回头的时候,遇到了“镀金旅游团”,那还有什么说的,直接砍吧!
幸而萧正乾及时发现了对面的异常,洒出斥侯侦察了半天,又接到了背后来的急报,果断出动去抄双鹰王后路。照萧正乾的想法,你抄我后路,我抄你老巢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让双鹰王在自家后院作乱,坏影响太大、国家损失太大,最后哪怕打赢了,他也要背政治包袱。
饶是如此,政治包袱也背上了——在这些人里,郑德兴轻伤,胳膊上、背上、腿上各挨数刀,没伤着要害,顶多养俩月就行,他不用担心郑靖业的报复。然而皇太后的哥哥被人拦腰一刀断成两截,死得不能再死了。卫王一个儿子被人剁掉一条胳膊,人废了。此外还有数名官N代受伤,其中就包括于元济的一个孙子,小于身受重伤,挺了三天也去世了,郑德兴痛哭一场,找到萧正乾希望能尽快把小于的遗体运回京中。
国土被侵,粮仓被烧,有后台的人死伤甚重,萧正乾一时头大如斗,连砍了双鹰王两千余颗脑袋的大胜仗都没心情去品味了。
消失传来,举国哗然!
熙山的气氛,空前地惊慌了起来。以前总说打仗打仗的,京中依旧歌舞升平,现在许多人家都有男丁或死或伤,自家孩子没事亲戚家孩子也有事儿,不少人深切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且不说熙山哭声一片,朝中甚至出现了“尽力防守”、“干脆议和”、“跟他们血战到底”等等混乱的主张,单是这被双鹰王扒过一层皮的地方要怎么恢复,已经够让人头大的了。
一片混乱之中,郑靖业坚定地站了出来,表示支持萧正乾继续斗争:“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我兵倍于彼、粮倍于彼、军械甲仗皆优于彼,又有良将,再退缩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鉴于当地刺史失地丧命,朝廷急需派一名新刺史过去,郑靖业郑重地推荐了自己的女婿池脩之去做刺史!池脩之盼了好多年的外放任命,来了!
与此同时,郑靖业把长子郑琇被调回京中做了吏部侍郎,所余刺史之位只好便宜了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