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师(2 / 4)
我们成了对照组,这情何以堪啊!咱们要罢工了啊!
事情被韦知勉知道了,扣下了这两位的上书——反正皇帝不能理政,有事都是丞相在批——语重心长地跟这两位谈话:“你们有没有看过韩国夫人的书法?拟诏书那会儿,我亲眼所见,文不加点,落笔成书,”弹弹桌面,“书兼郑、顾之长,近闻她又受皇太后所托为圣人启蒙,你们看到的,多半是出自她的手笔。”
李神策更绝:“都别丢人了,只在这一条上,无人能出其右。还是禀了皇太后,就请韩国夫人正式教了圣人的书法吧!我说郑安民怎么这么痛快就答应不再强争圣人师傅之事了呢——你们真要不干了?因为圣人照着一个字比你们好的人学书法?丢人不丢人啊?”
郑琰就这样成了萧复礼的老师,比起有正式师傅之号的楚、赵二人,她似乎更符合“师傅”的定义——授一门绝技,不领薪水、不接额外之官号,寻常得犹如民间一对师徒。
郑靖业捻须而笑,笑完了就板着脸问郑琰:“学校建得怎么样了?”当初纵容庆林大长公主把郑琰推荐给徐莹,让郑琰给萧复礼启蒙的时候,郑靖业就留了这么一手。当时是为了让萧复礼在未来几年里能与郑琰多接触,也就是与郑党有所亲近,现在看来,还有额外的收获哩。
皇家对老师也是有讲究的,为显尊师重道,皇帝的师傅日常见皇帝礼仪比丞相还要高那么一点儿,是师生互相揖礼——相抗礼。拜师的时候,也不是师傅诚惶诚恐地跪接圣旨什么的。萧复礼拜师,是徐莹作为家长“遣使”诚邀——如果小皇帝很可怜地木有家长,那么这个角色就要由当朝丞相以皇帝的名义来扮演——还要给象征性的“束修”。把老师迎到大正宫里,师生见面。平时讲课,师生对坐。这些都是当老师的优待。
楚椿与赵静享受的就是这样的待遇,如此待遇之下,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暴棚,誓要教出一个君子来。
萧复礼是个好孩子,搁后世就是那种能上希望工程宣传画的瞪大了渴求知识的大眼睛的大山里的纯朴好孩子。虽然基础略差一点——楚、赵二人讲课的时候尽量迁就他的水平,但是偶尔带出来的比较高水平的话他还是听不太懂——但是萧复礼小朋友有决心有毅力,听不懂的他就死记硬背,把课本记得牢牢的争取“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如果意思不自现,那也好办,还有一个先生可以请教嘛!
把萧复礼弄得这样乱七八糟坟香眼,徐莹也是功不可没。
看楚、赵二人姓氏与经历就知道,这两人是世家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