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成灾(3 / 4)
用郑琰的话来说就是,所有没登基的太子都是在考试。太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只要不废了他,得分再低也能上位。想干翻太子,必须让他死当,压分是没用的。哪怕他考了60分,也算是涉险过关,照样拿毕业证。得毫不犹豫地扛起大砍刀,刀刀见血地削得太子不及格还不让他补考才行。
郑琰没打算让郑家人出头,甚至郑党骨干都不要说太子不好,在这件事情上起因就是你皇帝的疏忽,郑氏是万不能背这图谋东宫的政治包袱的。太子已经让她砍得满身血口子了,别人是绝不肯放过这样的好形势的。
郑琰手里的一张王牌是苗妃,苗妃的死穴是儿子。自从听了郑琰的话,虽然没当上皇后,却总揽了后宫事务,苗妃对郑琰这个小军师不说言听计从,内心也是佩服得紧。十分方便郑琰挑拔点儿什么。
郑琰现在顾不上东宫,她在跟她爹商量事情:“我陪阿娘去叶家吊唁了,那里人来人往的,魏王妃也回去了。蒋相公家、韦相公家、诸王、公主,也有自己去的,也有使人去的。师母身上不方便,使府中长史过去的,先生倒是亲自去了。”
“圣人业已令有司备祭仪、作祭文了。”
“圣人没说再拜谁为相?”
郑靖业捻须道:“圣人自有主张,一静不如一动,圣人不想大动。”
郑琰心头一跳:“不动?”
“蓄力罢了,圣人把建议拜相的本章驳回了。反指责丞相是不是都在偷懒,道是五十年前朝廷只一相,事事政令通行,怎么现在有三个丞相了还要再添。”要动太子,就不能让朝廷动荡,最好的办法就是朝廷维持原样,反正眼下的丞相就没有是太子死党的。
郑琰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儿:“只怕时间不多了。”
郑靖业倒沉得住气:“本章里建言鸿胪寺卿为相,圣人这一驳回,东宫肯定坐不住。他现在是动辄得咎,他的兄弟姐妹、庶母们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阿爹,我是这样想的,太子再无道也是太子,以臣谋君,千载史笔,难看得很!非但名声不好,还易令人生遐思,还是现成的替罪羊,既有别人,我们也不用冒这个头。眼下最让人担心的,是那些人能不能成事。”
“你可不要小看了他们,只等看他们建功吧!”
郑靖业也有猜错的时候,最不肯放过机会的却是蒋卓。他比较圆满地解决了与顾氏的婚姻问题,对内也平息了家族内部的不满,连邺侯那里都安抚好了,自己却因为身陷绯闻,不得不暂时低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