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阴阳错位(6 / 7)
婢,跟着过来也不觉得有什么不便。
接着就是拜访当地的族人,刘夫人要安葬也需要族人帮扶。
梁玉与袁樵母子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叙旧她是没得叙的,她有的只是钱,便以钱开道。梁玉与袁樵先拜族中长者,借设祭的名义,请族人来吃饭说话。族人安葬是该帮忙的,现在原籍的族中长者名叫袁蒿,虽与袁樵血缘略远,却也不推辞,答应会携子侄到场相帮。
袁樵以前回乡安葬父亲曾来过,与袁蒿还算熟识,此时不免再次拜谢。梁玉看看袁樵,再看看杨夫人,对袁蒿道:“伯父高义,彥长与我说过,先前也多亏伯父照看。”
袁嵩道:“同族人理应如此。”
梁玉道:“是以我们也有一个主意,不知妥当不妥当。孩子们随我们来,孝是要守的,书也是要读的。我想,何如翻新族学?”
给钱也有给钱的讲究,譬如给梁家,拿钱砸就行了,梁玉肯定接。对袁家就有另一种办法,办族学,再置办祭田、翻修祠堂。正好刘夫人下葬,又快过年了,肯定要祭祖。那可得让刘夫人在祖坟里住得舒坦一点。
梁玉还有一个想法,这些礼仪之类的细节她至今仍有不周之处,但是其他方面的重点她抓得特别准!袁樵不能守一辈子的孝吧?他得再复出,复出也不能是靠着“皇帝他姨父”的名义吧?复出还要升官,升官也不能是靠着“驸马他爹”的理由吧?
养望!!!
梁玉都给袁樵想好了。
把族学翻一翻,祭田买一买,祠堂修一修。袁樵他祖父不是治的《尚书》吗?袁樵也是潜心钻研过这本书的。在家里住得闷了,就去学里讲一讲《尚书》,也是传家的学问。再闲了,就把什么笔记、学问、注释都整理一下,梁玉也不心疼钱,都给他集成集子。
有什么比讲学、编书更能赚名声的呢?孔子怎么成圣人的?还不是学生多!还编书!
本地的知县也有帖子送到,迎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客气,还夸赞了袁樵“家学渊源”,请他得闲指点县学的学生呢。只要他敢请,梁玉就敢让袁樵去。
同样是花钱,比起每人分一包,这样办花起来更漂亮,且又花不了多少钱!
袁嵩颇为高兴:“好!”
袁樵看了也不说她,梁玉做事有时候不大合名门的规范,但是通常都很有效。且坦白说,袁樵不穷,但是如果让他来干这一套,再养家就要吃力。梁玉有钱又不吝啬花钱,袁樵摸摸鼻子,默默当自己是个吃软饭的,回家自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