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变故生(2 / 7)
农人本没将她瞧在眼里,中土之人瞧不上南蛮人,涂国虽也是偏僻之地,却自认比蛮人要文明高贵些。看卫希夷的衣饰,就没将她视作上邦贵人。骤听她这一句,才知道自己想左了。当下有两个年轻农夫,将手在衣服上蹭去泥土,小心地将丝帕揣到怀里,飞一样地跑去城内报信。
涂国是在册的国家,容濯约略知道它的情况,对姜先和卫希夷两个人介绍:“涂地并不大,涂伯在南,有城三,民数万而已,”又顺便夸赞了姜先的祖产,“比我唐国有大城十六小城四十,民以百万数,涂乃小邦。”
卫希夷默默地记下了,眼睛好奇地四下打量,这些农民的打扮与蛮人也不同,他们的衣服以棕、褐、灰、黑等沉色为主,身上也没有蛮人喜欢纹的刺青。再看他们的工具,也用锄、锹等物,材质也与卫希夷熟知的骨、蚌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容濯与老农攀谈起来,询问涂国现状,老农知无不言:“王伐西戎,我主因腿疾不能相随,命太子将兵三千相随。”
两人一问一答的,卫希夷听得颇觉新鲜有趣,手肘轻轻捣了姜先两下,问道:“到了中土,都是这样说话的吗?”似南君周围亲信人等,如卫希夷家,也都习正音文字,遣词造句却是带着蛮人的习惯,直白简单。到了中土,虽是边陲小国的农夫,也与蛮人那么些微的不同。
姜先终于有了发挥的余地,给卫希夷讲说话的注意事项:“是与蛮俗有些不同。似与这些国人讲话,稍稍留意即可。若与野人说话,可以随便些。一会儿见到涂伯,你先不用理他,听我同他讲,你那么聪明,多听一阵儿就明白了。”
另一厢,任续左耳朵听两小说话,右耳听老农终于求容濯给讲个情:“今岁雨水太凶,开花抽穗时遇到雨水,收成不佳,还请贵人美言,减些税。”容濯先请示姜先,姜先正正衣冠,似模似样地道:“我当劝涂伯共体时艰,若涂伯有难言之隐,我为老翁填今年税赋。”
在老农的感恩与卫希夷惊讶赞许的表情里,姜先找回了做邦公子的感觉。卫希夷看他抬头挺胸一副小公鸡的样子,颇有点欣慰——从病鸡崽养成小公鸡,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呢。
不多时,涂伯派出了亲信来迎“公子先”。
来者是涂伯出战时充任御者,非战时充任护卫之长的亲信之人。若姜先是真,也不算无礼,若姜先是假冒的,涂伯不曾迎,便不是识人不清被蒙骗。来者是个留着三绺长须的中年人,自称是涂伯同族,同为姚氏,长袍宽袖,头冠比容濯的小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