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第二次分红(3 / 7)
持此观点的人还是不少的,比如米挚和蒋熙,坚定地支持科举的人唯有李彦与丁号,叶琛在北、楚丰告病,姜戎与霍亥则在听了蒋熙的理由之后开始摇摆不定。
六部尚书、九卿等都加入了战团,天秤在慢慢地向改革派倾斜。
颜神佑郁闷地道:“你们都不认真听旁人说话的是吧?说了科考前要有有作保,还要上查上三代的,这些都没看见么?又不是考上了就做高官,也要从小事做起,层层选拔。再没有能一步登天的人,想秉政,就要一步一步做实事。”
这个,似乎也有道理,姜戎挣扎了一下,果断制造了外甥女儿。霍亥想了一想,觉得这样也对,主要还是他也是名士,学生也很多,挨个儿推荐未必人人能轮得上,考起试来,竞争力却也不低的。
还没争出个结果来呢,正旦又到了,正经的第二次分红,得赶在正旦的时候贴出去才好。
大家就带着这种吵架吵出来的激荡情绪,尖起耳朵来听颜肃之的分配方案,琢磨着自己能得多少红利。
这个方案也是之前有个大致的雏形的,政事堂心里有数。不过大家都知道,对于开国皇帝来说,大原则他能守住,小规矩对他们就是P,真是说改就改的。而大周的开国皇帝更是另类,很多大原则他都要改上一改,比如说这个选材之法。几百年了,用的都是这种推荐制,还是拼爹拼爷爷拼祖宗的推荐制。到他这儿,咔嚓,不行了!
什么?你说这是齐国公主提出来的,你没看皇帝那骄傲的眼神儿吗?他肯定先同意了,还觉得这主意不错呢!
有这么个中二帝当老板,你得防着他突然改变分配方案,到时候你得卷起袖子来争!
果然,他又现场发挥了。霍白的申国公,一共六千户,没问题。阿胡封虢国公,一共五千户,也照旧。楚源只是封侯,但是大家晓得是受了楚攸的拖累,也不吱声。郁陶加了两千户,封户达到了七千。这些都好办。
到了东路,问题来了,原本说好的,山璞有功有过,魏国公涨到六千户,与霍白齐平。李今这个……功劳并不很大,改封雍国公,封户就只有四千五百户了。颜渊之出兵有功,与颜孝之一起,封万户。
这些都行,到了颜神佑这里,卡壳了。大家说好了的,她不能比她的叔伯们高太多,不然不好处置。凑够一万五千户,齐活了。毕竟也算她弄死了阮梅的,这个功劳很大。可颜肃之不肯,忽然就要给她加作两万户。
别说米挚了,连“强起”的楚丰都要背过气去了——太胡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