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大家都变成熟了(2 / 8)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康熙是庶出,即使他当了皇帝,他妈也母以子贵被追认为顺治皇后了。顺治的正妻只有一个,那就是孝惠皇后,虽然顺治本人并不喜欢。至于那位孝献皇后,咳咳,她在清廷就是个大家力图忘掉的存在。
现在问题又来了,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早就死了几十年了,当然也已经升袝太庙了。本来么,死了一个皇帝一个皇后,当然是顺治配上康熙的妈。现在孝惠也死了,她跟孝康到底是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为此,朝臣们居然暂时放下了西部战事,清清喉咙为此大吵一架。
讨好上司是为官的应有之意,要把皇帝他亲祖母给退后一步,未免就令人产生不太愉快的联想,诸如非嫡一类。当然,明面上绝不能说这个理由。这也难不倒这些饱读读书的大臣们,他们找了一条理由:孝康皇后袝庙已久,不可轻动,凡事讲究个先来后到,就让孝康排在前头,孝惠排在后头吧。
凭心而论,胤礽心里还是羞羞答答地想采取这个建议的。太皇太后是个可爱的老太太,佟家那些亲戚也是讨嫌的多,然而涉及到大义名份一类的事情,又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胤礽的脑子还没有烧糊掉。
心里这样想,胤礽却不能直接说出口来,只说:“令大学士、九卿议之。”
悔不该多说这一句话,他这话一出,大学士王掞秉承着一贯以来的态度,严肃地指出:“先帝圣孝格天,曩时孝庄文皇后祔庙,不以跻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跻孝惠上乎?”
他的意见一出,意图拍皇帝马屁的人群起而反对之。
大臣们可以反对,作为体统的代表,胤礽却只有捏着鼻子承认王掞说得对。非但要在这个问题上按照王掞的意见来,还要表扬王掞。心里虽怪王掞多事,却也得承认王掞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气节的。王掞虽不讨喜,却是个可以托付大事的正直之人。
回来开玩笑地对淑嘉道:“好在咱们儿子不用担心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情以在后宫皇帝挨了皇后一个白眼,在朝堂诸臣议定日后升祔次序为元配、继室、本生而告终,帝国的重心重又回到了军国大事上来。
虽然朝廷上吵得乱七八糟,事情过了也就过了,真正内心受到极大触动的却是太子妃赫舍里氏。
康熙与胤礽对孝惠皇后的孝顺,那是有目共睹的,即使这样,也架不住她身后一干希图讨好皇帝的“小人”乱了伦理纲常,欲置元配与侧室之下。究其原因,盖是因为这侧室生了儿子,而元配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