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更新换代露端倪(4 / 13)
他趁机给胤禔灌输团结友爱的思想,“你这一病,你的弟弟们都很着急,骨肉之情,血浓于水啊!”
“是,儿子见弟弟们来探望,也是满心感动。”才怪!TMD我病了,你们倒在汗阿玛这里留了个关心哥哥的好名声,合着我是为你们病的啊?
康熙说着说着就说到了重点:“弘旦听说你病了,正在上课呢,也非要跟着他叔叔们一道去探望你。他那么小,也知道伦理孝悌,可见是平日教得好,他的父母也很敬重你的。”
来了,来了,还是要得个机会就夸一夸那个太子。
直郡王发誓,他一定要在围场上讨回面子!
———————————————————————————
很快,胤禔一直盼望的一血前耻的机会就来了。
八月里,圣驾移到了围场。马尼图附近,连营如海,旄旗蔽日。满、蒙界线分得明明白白,每回射猎,除了锻炼八旗令不忘本之外,也有震慑蒙古之意,其中比较也是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那之前,先要列队,皇帝要检阅,要发表感想。
自康熙而下,凡亲贵皆着礼仪用的盔甲,头盔上竖起尖尖的矛尖状饰物飘着各色缨子,铠甲也装饰得复杂鲜艳。胤禔策马立于康熙下手,位置很近了。他还瞪着一个位置比他还近的豆丁——这次出行只要有弘旦在,必然是在康熙最近的位置那里。
八旗依其次序,列队驰马自御前奔过,再依次排好。这套供检阅的方案还是数十年前明珠制定的,得到康熙的夸赞,着为定式的。明珠是个有才干的人,几十年看下来,这一套表演依旧令人心驰神往。
蒙古人一力夸赞八旗勇士锐不可当。
康熙矜持地笑了,嘱咐弘旦乖乖坐在马上等他回来,这才扬鞭下场。在队伍中间飞驰,看到队伍没有惊慌,康熙还是很满意的。
直到这个时候,康熙才有心情奔回来与蒙古人说笑:“你们客气了,好与不好,可不是光看面子的,待会儿下场,等他们有所斩获的时候,你们再夸也不迟!”
“不知小阿哥们是不是也下场?”
康熙自豪地道:“当然,不但十五阿哥、十六阿哥要下场,弘旦阿哥也是一样!”鞭梢指向弘旦,“不要小看了他,他阿玛在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马上开弓,六岁便中一鹿四兔。”
这绝对是在炫耀,也是在威慑。别看现在依旧口口声声说是重视蒙古,康熙爷正式的谕令里至少出现过两次说蒙古愚顽一类的话,还时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