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4 / 10)
过得去。侧室也是,虽不似挑选福晋般严格,也要看得过去。朕既挑了李氏,她当时就很看得过去,就是说……家教好!李氏并非旺族,未必请得起好师傅,能教出好女,必是父母的功劳。”
胤礽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听康熙继续分析。
“只是本事大概有限,真是能干的,早出头了(皇孙的外祖父还是挺能唬人的),他最多也就是这个样儿了。既是人品不坏,管的地方又不大,哪怕能力有限,也坏不了事儿。朕也要给老四这个体面。”
重点在最后一句,胤礽敏锐地抓住了康熙话中未尽之意。
想了一下,胤礽才慢慢地开口:“所谋者不大,老四也许就是为了儿子、女儿面子上好看些罢?这个体面是要给的,”胤礽试图接通与康熙的脑电波,按照规章处理事情他在行,这些个弯弯绕绕他操作的时间毕竟短些,“品级也不高,哪怕有点子不妥,或黜或降,也不伤脸面。再者……儿子就当不知道这件事儿?”
康熙赞许地点头:“朕也当不知道。”扯过名单,继续画圈儿。
胤礽心里不停地回放刚才康熙的分析,这老爷子,真是绝了。以后要更加锻炼记忆力,还有从蛛丝马迹里分析还原出事件的真相来。而康熙对于此事的处理,也让胤礽学习到了不少东西:有些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用向当事人点明。
对了,等会儿回去就问问老婆她那里应该有分名份单,胤礽分明记得,上次研究年礼的时候,看到上面标记着几乎京中所有重要人物的详细家庭资料。虽然他只看人家当家人,但是其他家庭成员的资料是在册的没错。
所以说,送礼是门大学问!你可以借着准备东西,光明正大地打听打听人家家里有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牛够不够用,要不要准备头牛当礼物……
呃错了,是可以光明正大的了解人家的家庭结构,家里有没有合适婚配的少男少女,家中是老婆当家还是婆婆作主……
哪怕是户部的黄册、宗人府的玉牒也只记录你家有谁谁、谁是谁生的,可不会告诉你,他们家兄弟不和,‘赏’的时候要记得一视同仁——如果要挑拨,当然可以从中作小动作。
细节,决定成败。
—————————————————————————————————————————
无逸斋里,淑嘉正在看书。太刺激人了!这年代的数学公式跟她原来学的不太一样,中间还本土化了一些细节,前天算土石方的时候脑子都要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