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两场寿宴一丧礼(9 / 12)
康熙正跟洪水死磕呢!因为洪水,还要修堤、还要问责、还要听朝臣扯皮!章佳氏的丧仪就这么等啊等,虽有内务府先期具折了,还是没有得到批复。胤祥的帽子已经蒙上白布了,两个格格头发都拆截了、章佳氏生前使唤的宫女也截发了,住在宫里的太子一家已经很严肃地换上了素服、准备收拾头发了,就是等不来正式的丧仪。
毓庆宫很郁闷,因为太子身份的关系,没有他爹正式小老婆名号的女人,这个……没办法比较正式悼念的。胤祥这回的假倒是批了,守在灵前哭得肝肠寸断,还要照顾两个妹妹:“你们还小,又是女孩子,夜里该我来守,去喝口热汤吧。”
直到头七的时候,闰七月初二,康熙才抽出空来,“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尸首都凉透了,才等到了任职通知书。以及按例安葬的旨意。
章佳氏,现在可以称之为敏妃了,如今正式算是入了后宫主位的序列,葬仪也比较象样了。更重要的是,有了庶母的名份,大家就有据可循,可以确定自己要守什么样的礼节了。
住在宫外的,该哭灵的哭灵、该吊唁的吊唁。住在宫里的,该安慰的安慰、该做事的做事。敏妃的身后,留下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三个孩子,胤祥还没成婚、两个格格更小,交给谁呢?这可真是一个好问题。
说起来,佟妃倒是很想接手的,自己没孩子,养一个别人的嘛,她姐姐当时不就是这样的?老四生母还在,都能养得很贴心,十三的妈还死了呢。可康熙就是不发话。康熙觉得吧,胤祥十四了(虚岁),都能搬出兆祥所了,在这个时候给他个妈?需要不需要啊?
而且母亲刚死,直接放到兆祥所住两年,孝期一满就指个侧室,搬出来得了。所以,康熙就没发话要把胤祥交给谁。
胤祥这些日子仿佛猛然开窍了一般,往日与十四结伴胡闹的气质完全不见了,剩下的就是懂事儿了。抚慰妹妹、应酬来吊唁的兄弟,还要打起精神来应付他汗阿玛。康熙对胤祥很欣赏,又孝顺,又懂事儿,多好的儿子啊!他一欣赏谁了,就会把谁拎过来观赏、到谁那里转悠。
康熙一转悠,把过来的福晋们累得够呛。怎么着也是庶母,自太子妃往下,都要过来看一看。可康熙是公公,她们又要回避,两次之后,康熙改拎胤祥过去聊天,把地方留给女人们了。
淑嘉占了地利,于敏妃尚未得到正式追封的时候就已经过来了,闰其名曰:妃无子妇,我来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