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康熙的如意算盘(6 / 7)
使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养着让他们尽力繁衍,还是少!数代之后……皇子将无旗可领。
在汉代,就会削藩。在明代,还TMD是削藩。到了清代,依旧是要削藩。这会儿要削的,不是三藩,而是自家远亲手里的旗份。夺过一些来,给自己儿子。八阿哥,这是康熙走的第一步。
以上,只是第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康熙他要集权。而后金政治里,还残存着一点点的带有原始民主军事色彩的议政。即,大旗主们,有很大的势力,在许多事情上会制约着皇帝。
皇太极年间,曾与其他三人,共同南面听政,这事儿才过了六十年左右。顺治登基,那是两黄旗、两白旗快要打起来才协商出的结果。皇位靠商量,这个事儿,有点儿不靠谱。到了康熙这里,好了点儿,也是让皇帝感到政令不通。
很多事情不协调,都是旗权给闹的。康熙不干了,谁也不想天天为这事儿头疼。皇权想要压着旗权。旗权的一个明显代表,就是岳乐。
顺治死后,留下的旗主王爷们,还都是少年或者娃娃!最大的不过二十。这个时候,一个人凭借其比别人大好多岁,显出了其身高上的优势,他出头了,这个人,就是岳乐。从一个已经有些远了的宗室,一跃而成为了圣祖朝初期至中期宗室诸王的首领,他是努尔哈赤的孙子,阿巴泰第四子,当时三十六岁。
可是安王府的名声还是不错的,安亲王岳乐好文,名声着实不坏。其子郡王玛尔浑,宗室乃至京师文士从其游。岳乐诸女,亦有几个文采过人的才女。没个好理由,想一下子抹了他们家的势力,太难,激起反弹就不好了。
康熙选的是釜底抽薪,先是按照规律,不给加恩,让玛尔浑降级袭爵。又翻旧账,夺岳乐之谥。再夺景熙之爵。然而安王府旗份尚在,门下属人众多。
怎么办呢?
先把自家孩子插进去,不信咱儿子比谁差了。这不,名声好得不得了么?一点一点,在正蓝旗里夺得好声望,正蓝旗就会听话很多。安王府再袭一次,爵位就会更低,到时候再削其佐领……
安王府没落了,正好,康熙爷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贤德的王子,你们老实听他的,与中央保持一致吧。本来,都是同姓,无法联姻,一封个皇子进人家的地盘,意图太明显。正好,安王府里有个寄宿生。一比划,正好,跟老八不管从年纪还是出身,都很合适,就是老八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康熙是对胤禩寄予厚望的。夺一夺皇室(其实是康熙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