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定论(4 / 7)
一是皇后,其二便是渤海王妃。于是动了心思的人,便尽力往渤海王府与永嘉侯府里跑。
洪谦在京时日尚浅,姻亲亦不多,虽如此,也有许多人七弯八拐地寻上门来求说情。求人办事没有空着手儿的,洪谦与秀英却都不敢收。亏得两人都要往宫里哭丧,便严令家中看好门户,来客便说主人家正在宫里,家内没个主事的人。秀英又牵心已搬出去的金哥,命李妈妈去对金哥说:“这事儿大着哩,休要沾手儿。”
金哥笑道:“我一外臣,连娘娘的面儿也照不着,寻了我来有个甚用?”李妈妈悄声道:“那哥儿可看好了老夫人,老夫人素来是个心善的,因娘娘做了皇后,她老人家也有个诰命,此番以老病告疾不入宫哭灵,万一有人寻着她,她一时心软应下了,却又是件麻烦事哩。”
金哥这些年也曾听着一二外祖母之旧事迹,无奈道:“我哪处也不去,只在家里温书,眼见是要考举人试了,我走不脱哩。”李妈妈这才放心回秀英,如此这般一说,道是哥儿极明事理。
郦玉堂处亦有人请托,郦玉堂原是个不问世事的,前些日子听着有人说他儿子不好,虽是过继出去换儿子,也是自己的骨血,他已是一肚子气。如今听说有人请托,将双耳一掩,“送客”二字都不说,便跑出去了。只两手抱着耳朵,过门槛儿时还叫绊了一下,险些儿跌跤——更恨来讨情的。
他这般作派,申氏亦不敢兜揽。求情之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于家中惶惶不可终日。
却又传来消息,官家要嘉奖此番平叛、救驾有功之臣。议功较之审案却是容易得多,自九哥起至于政事堂,肚里都有一本账。
九哥原想抬举着郦玉堂的,又觉有些不妥,便暂缓一缓,因他同父之诸兄哭临时与他同心,多有回护之意,便与这几个都赐了爵。陈熙因有功,将其由枢密副使进为枢密使,原枢使入政事堂二月后退休致。又奖洪谦之功,硬将洪谦原本之北乡侯与了金哥。
诸宰相有功,各额外录一子孙。在场之忠臣,各加一级。其余因搜捕逆贼而余下的空缺,九哥便交与政事堂来拟。政事堂见九哥固有偏袒之意,却不曾做得过份,也由他去了,拟了剿逆之军士各加三级,录其姓名,待日后有用。
算来算去,却是皇后一门获利颇大,众人却慑于皇后之威,不敢多言。玉姐却又有话要说,乃是因淑太妃之请,为陈三姐说情:“她有功,怎能同罪?”九哥便与陈熙说了,可使陈三姐与七哥和离,另觅良缘。陈熙感激不尽。
九哥乃命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