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西夏亡(3 / 8)
叫嚷起来。气势很好,完颜康先检讨自己:“没有估量好兴庆府的事情是我的失策。”将谦虚的态度摆出来,再来议西夏之事。并没有人追究他,也追究不了。姿态做完,再议兴庆府。
哪怕是张柔,此时也赞成趁机并吞西夏。西夏农业比较发达的一边更靠近陕西,那里经济也比较繁荣。所可虑者,蒙古也在另一边对西夏动手了,最后结果可能是瓜分。一旦瓜分,疆域的划定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地图上的边界,而是实际控制线。是隔山、隔河、还是平原相持,对后续发展的影响也挺大。有时候为了相持阶段省力,甚至会主动撤退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众人研究了一阵儿,却发现必须将兴庆府置于掌控之下,一时面面相觑。蒙古的目标也是指向兴庆府,这是一场硬仗。
耶律阿旺沉下脸来道:“打这么一场,有些难。”
徒单衡也下定了决心:“难道要为人作嫁衣吗?殿下,出兵不能急也不能缓。急了,就将西夏救下了。缓了,就将西夏让给蒙古了。”他依旧担心完颜康会因西夏公主而举止失措。
完颜康却同意了他的观点:“好。”
******************
李德旺并没有将全部的希望都押到周国身上,那不是自己的国家,不可能让它来就来、让它走就走。与故去的兄长一样,他心里也存着两种打算:一、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独立;二、被逼到要亡国了,再去投一个看起来宽容一点的君主。
对西夏来说,如果全体投票,完颜康的得票率可能还要更高一点。原因很简单,对比双方的文明程度来看,在周国的统治之下,能够过得更舒服一点。
不过,那些都是走投无路之后最糟糕的选择了,没人喜欢亡国!
李德旺积极备战,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主动邀请勇义军帮忙。勇义军方面也不急,现在让他们出兵,他们也不肯干的。完颜康甚至在这个时间,重新将所部重新划分,按不同的防区,分为六支,各嵌地名为号。靠近西夏的这一支,用了一个颇有来历的名号“安西”。
他重视这一次的机会,他的地盘现在是有点斜长条形的,从上京路沿海一气斜了过来,还被啃得有点坑坑洼洼的。与蒙古接壤的那里一长条凹了进去,这是金国遗留的历史问题。到陕西这里,从西夏这边也被挤凹了一块,也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不方便与蒙古全线开战,从西夏那里拿一点,还是可以的。
李德旺现在不让他出手,正好。无论到时候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