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历史 >清和 > 第225章 满载而归的船队二

第225章 满载而归的船队二(4 / 7)

现实远远落后预期,不可能不失望。

叹气之后,猛拍两下脑袋,犯下自己钻了牛角尖。美洲大陆发现了,土豆玉米带回来了,失望哪门子?

种子不优良,没关系。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农人和巧手。《天工开物》出在明朝,即便隔了两百年,也能够证明,明朝的农学家绝对有真材实料。更有宋元时期留下的农书,有爱好广泛的大明读书人,还愁种不出高产粮食?

退一万步说,遇上小冰河时代,水灾大旱,地动蝗虫,谷物歉收,这些美洲带回的作物,就是万千百姓活命的希望。

孟清和同郑和说了许多,他希望通过郑和的口,提前给永乐帝打一剂预防针,新粮可以活民,但要改良。

“伯爷所言,咱家记得了。”郑和道,“这些也是前朝遗民所说?”

“吔……”孟清和顿了一下,硬着头皮,说了是。

郑和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道:“伯爷尚且不知,咱家此次寻到海外之地,曾遣人寻访当地,发现其人虽与我朝不同,然其族中传说,祭祀神明,却与夏商颇有类似之处。船上通译学习当地之言,速度奇快,船队众人均颇感惊奇。咱家料想,此处与我朝定大有渊源。如此,伯爷遇到前朝遗民,应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孟清和干笑两声,他能说什么?

果然人不能说谎。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弥补。幸运的是,不用死掉万千脑细胞,郑公公已经发挥友爱精神,替他进行了脑补。

“郑公公所言确有道理,本官佩服。”

“不敢。”

郑和笑得亲切,兴宁伯口中的前朝遗民,不过是个引子。是否真有其人,并不再重要。

只要咬定海外之地与大明有莫大渊源,待到将来,无论是与当地通商贸易,友好建交,还是派遣军队官员,设立宣慰司,天子作何决定,理由都能站得住脚。

送走郑和,孟清和沉吟良久,想明白之后,摇摇头,看起来,他当真不是搞政治的料。

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除了拼命,真该感谢好运逆天,让他遇上定国公。否则,早在各路猛人面前被虐得渣都不剩。不提旁人,当年的宋忠,就能一指头按死他。

郑和回宫后,第一时间向朱棣进行汇报,字里行间不忘为孟清和美言。

朱棣没做太多表示,只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是。”

郑和躬身行礼,就要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