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永乐帝曰:谁让咱有钱(6 / 7)
重拾华夏衣冠。
这样的结果令朝廷中诸公傻眼,也让周边临封胆寒。如果明朝也在自己境内如此行事,该当如何?
对此,永乐帝明面表示,朕乃仁义之君,绝不会肆意吞并邻邦。大家尽管放心!背地里却笑得停也停不住,有钱就是好啊!
“仁义之主,不兴征伐,不侵邻邦。”
不过,大明不出兵征讨,但商人出钱买地,当地之民愿意投向大明,也是没办法的事。
没办法,谁让咱有钱呢!
沈瑄在凭祥停留五日,恰好赶上户部来人抵达。
孟伯爷以身体不适为由,将事情一推,出面的换成了成国公和定国公。
作为朝廷代表,户部右侍郎李文郁顿时压力山大。和兴宁伯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这两位,基本不可能。
“两位国公,这个价格是否合适?”
李侍郎给出户部商定的条款,朱能直接推给沈瑄,沈瑄道:“去县衙,请李县令。”
李庆青匆匆赶到,了解了情况,同户部的粮食交易,便直接由县衙接手。
与商人牵线搭桥的工作,李县令更熟。又有了同户部侍郎攀交情的机会,李县令对定国公的感激,瞬间提高十个百分点。
将事情推给李庆青,朱能和沈瑄都不再插手。
孟伯爷知道的道理,两人岂会不知。之所以露这一面,不过是给户部提醒,此事涉及面广,最好按照最正规的程序,最合理的价格操作。出了岔子,后果不是几个人能担待的。
“兴宁伯有大才。”朱能站在廊檐下,貌似不经意的说道,“回京之后,贤弟可有打算?”
“自当唯天子命是从。”
朱能没接话,眺望远处,忽然笑了,“此言甚是,为兄却是想多了。不过,经此一病,为兄却是不适合再带兵,家中有几个不成器的,贤弟帮帮忙,如何?”
“兄长吩咐,瑄自不容辞。”
两位国公爷就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讨论时,孟伯爷正趴在榻上睡得昏天暗地。
所谓的身体不适绝非借口,而是事实。
于此同时,留在安南的征讨大军,一边寻访陈氏子孙,一边抓捕黎氏宗族,黎季牦灭了陈氏一族,报应不爽,黎氏也将步上后尘。
朝堂之上,户部粮食的问题解决,大臣们开始讨论,如果陈氏子孙遍寻不着,该如何处置安南的问题,再立新姓,还是将其划入大明版图。
海面上,满载着西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