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兴宁伯的计划(5 / 7)
岁岁纳贡,自当为其主持正义。占城国王为显诚意必有所表示。一行十效,有占城先例,安南临封自然纷起效仿。”
朱能的眉头渐渐舒展,“继续说。”
“另外,朝廷定下逆贼之名,黎季牦父子为首恶,其下有从恶者,亦有无辜被牵累者,当做甄别。”
甄别的活自然不能白做,给点表示是为应当。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是美好未来和直奔天堂的区别。
“另有同黎氏及其从逆血仇者,定愿手刃仇人。陈氏复位之后,臣属安排也当有所考量。”
孟清和的话都是说一半留一半,朱能却听得十分明白。
和安南有仇的,想亲手报仇,定要意思一下。
投向明朝,想在黎氏灭亡后官复原位甚至更进一步,同样要有所表示。
这些都是不能摆上台面的外财,上交朝廷,御史言官一定会蹦高。用来换购粮饷,充实大军,却是相当不错的主意。
只不过,全部需要预付。
风险越高,收获越大。
等到战争结束,安南全境平定,再走关系,谁理你?朝廷的敕命下达就是板上钉钉,想送钱都找不到门,窗户也没有,烟囱更要堵上。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心意”都照单全收。必须甄别出哪些是真心投诚,哪些是两面三刀。朝廷费劲巴拉的把安南打下来,扶持一个会同自己作对的政权?脑袋进水了!
从国主到朝臣,新的安南政权必然会同明朝维持相当友好的关系。虽然孟清和知道在永乐朝,安南归入了大明版图,可存在他这个变数,历史会如何发展,会不会再有一个“陈王子”冒出来,着实难以预测。
毕竟朱能都活下来了,还有什么不可能?
本质上,朱能是个武将,却不乏政治头脑,否则也不会跟着朱棣一起造反,并在张玉死后成为朱棣麾下第一大将。
听完孟清和的一番话,沉思许久,想透其中所有关窍,不由得叹息一声,“后生可畏。”
孟清和撇嘴,刚才还叫“贤弟”,转眼就“后生”了朱能却道:“贤弟将个中缘由全盘托出,如此信任,为兄着实感动。”
孟清和继续撇嘴,装,继续装!当他没看到这位盯着舆图,恶狼一般的眼神?
换做成国公主持筹集军粮一事,被盯上的番邦,绝不是扒层皮那么简单。
可见,自己果真是个善良的人!
曾被孟十二郎坑过或即将被坑者,获悉这番自我评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