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北归二(6 / 7)
威,给诸番邦以震慑,这是好事。
但是,领队是太监,副领队也是太监,武官不论,随行文官都被安排到打酱油的位置,这说得过去吗?
解缙等人知晓了朝中的消息,同样很有意见,无奈出不了翰林院,又有道衍监工,委实无暇上疏禀明天子,只能一边在心中抽道衍鞋底,一边翻阅资料,继续修书。
在京的宁王世子和周王世子都给老爹写信,将天子要派船队下东洋的情况一一报告。
宁王和周王的反应不尽相同,宁王更多考虑此举的军事意义,周王却打着盘算,是不是也能派人跟船,趁机大赚一笔。
虽说藩王有封地有俸禄,温饱之外,进一步丰富物质生活,朱老四的兄弟们就需要自己想办法,同胞兄弟也是一样。
加重税收不可行,有兄弟试过,直接被骂得一脑门冷汗。
霸占农田,与民争利更加不行。皇位上坐的可是朱老四,此举纯属找骂,说不定还是找打。
跟着下东洋的船队倒买倒卖……咳,同番邦互通一下有无,此举应该没有问题。算是打了太祖成法的擦边球,哪怕被骂一顿,实惠却能到手。
打定主意,周王当即给天子上表,各种赞扬下东洋的好处,并认为船队的规模太小,应该增加数量。至于以内官为领队,武官为主力,文官打酱油,周王也表示支持。
和番邦打交道,之乎者也没多大用处,厚下脸皮,用拳头说话才是正途。
接到周王的上表,朱棣很是感动。
这才是亲兄弟!
周王请求派人随行?准了!
只不过,人员的政治面貌必须经锦衣卫审查,没有问题,才准许登船。下东洋期间,干粮自备,和番邦互通有无之时,要抽—出三成的利润,作为船费。
接到回信,周王磨牙。
人员,干粮,货物都是自备,不过是搭个顺风船,就要给出三成的利润,黑,简直是黑得不能再黑!
果然是天家无情!
再不情愿,周王也不得不咬牙答应下来,毕竟这样的机会不多。况且,比起预估的利润,这些付出也算值得。
不过,如果让他知道是谁给天子出的主意,绝对要大巴掌招呼几下,三成,肉疼啊!
行到河间府的孟十二郎突然打个了个喷嚏,揉揉鼻子。
着凉了?应该没有。
难不成是国公爷想他了?
恩,有这可能。
斟酌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