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天了北巡二(7 / 8)
局和军器局册录,召见了两局大使,对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更加上心。
这两支游哨使用的火器,根本不在兵仗局和军器局的册录之上,但也没有违制,只是外形做了改动,使用起来如何,还要再看。
朱棣想当场令游哨演示,却被朱能等人拼命阻止。
开玩笑,火器的不稳定性是出名的,万一炸膛,伤了天子龙体怎么办?
沈瑄也道,此种火器出自开平卫,不若等高阳郡王到后再做演示,优劣之处自可知晓。
“陛下旅途劳累,且近日落,宜早回城中休息。来日方长。”
众人相劝,朱棣也不好继续坚持,点点头,令游哨随他一同回城。沈瑄当即令亲兵前往兴和所报讯。皇帝把游哨带走了,总要知会一声。万一见游哨迟迟不归,以为遇上鞑子或是中途溜号,那就麻烦大了。
战功还是连坐,在军中可是一点不打折扣的。
跑马回城之后,朱棣疲惫全消,神清气爽。
兴和所与开平前屯卫指挥得知消息,一边为麾下能得天子赏识感到高兴,一边担忧,天子是否会追究开平卫私—造武器的罪名。
虽然都是在原有的武器上改造,火雷的数量也做了严格限制,心中仍不免忐忑。
高阳郡王是在出发前往北平途中听闻消息。说不担心是假的,可更多的却是兴奋。他了解自己的老爹,如果要追究他的罪名,来宣口谕的就不是郑和,而是锦衣卫了。
关于改造武器的奏疏,他正随身带着,之所以没提前送出去,不过是不耐烦同朝中那群人纠缠。既然父皇要北巡,定然会召见他,当面奏对,效果定然更好。
当然,他也不会忘记兴宁伯的功劳。归根结底,他手下的骑兵能鸟枪换炮,兴宁伯当居首功。如果父皇点头答应在边卫中推广改造后的火雷与火铳,兴宁伯的功劳更大。
同样启程上路的孟清和一样安慰自己,虽然主意是他出的,鼓励工匠们开动,标新创异也是因他而起,认真追究会有踩线的嫌疑,但大宁和开平卫杂造局兼有兵器局的职能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哪里知道,朱高燧会把大宁城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朱高煦,而朱高煦又如此富有实践精神,真让人把“火雷”给造了出来。
说白了,火雷就是手榴弹的原始版,宋时就有了雏形,南京武器局也有试造,只是使用效果没有开平卫制造出来的好。
武器局造出来的,基本是一炸两瓣,只听响不开花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