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兵临城下二(5 / 8)
段算什么,朱棣才是真正的凶狠。
明白不可能劝服朱棣,郡主不再多言,也没心思在燕王大营逗留,当天便乘船返回了对岸。
朱棣态度很好,亲自相送。
庆成郡主心情复杂,几番欲言,最终只化为一声长叹。
“殿下之言必定带到。只愿殿下信守承诺,待到那日,留吾等一条性命。”
“吾自当一言九鼎。只是堂姐答应的事还请做到。”
若非场合不对,庆成郡主当真很想翻白眼。说再也没用,事到如今,只能期望朱棣良心发现,别让自己白信他一回。
船行到江中,想起藏在袖中的燕王手书,庆成郡主叫来心腹,“回城后找人给魏国公府送信,再去曹国公府……记着,人一定要可靠。”
“奴婢遵令。”
站在江边,看着郡主的船在江中走远,燕王手按腰间宝剑,高声道:“明日拔营,自瓜州渡过江!”
众将齐声道:“遵令!”
建文四年六月癸丑,燕军集高邮、江都、通州、泰州战船于瓜州,令都指挥华聚,内官白狗儿为前锋,陈兵铺子口,领舟师过江。
被亲兵护送回到南京的盛庸恰好在此处布防,率领宁波永清等地新募的士兵,同燕军展开大战。
燕军惯于陆战,骑兵所向披靡,却不善水战,会水的不多,一旦被南军掀进江中,扑腾几下就会沉底。
南军瞅准了这点,不和燕军近战,平举着仗长的长杆,一排排把燕军扫落水中。
被燕军抓着长杆一起拽下江?
没关系,咱会水,游上来还能继续战斗。
对于南军的战法,孟清和总觉得熟悉。
一拍脑袋,燕军破盛庸的乌龟阵用的就是这招。
他借用了铁铉的神牌,盛庸就借鉴他的长杆?
这算风水轮流转,出来混总是要还?
孟清和退后一步,躲开扫过来的长杆,脸色发白,对南军怒目而视,还有没有点公德心了,他可是伤员!
高福等人护在孟清和四周,脸比孟清和还白,明显有晕船的征兆。
他们还算好的,船舷一侧的郑和已是吐得昏天暗地。但郑和到底是郑和,一边哇哇猛吐,一边不忘挥刀砍人。如此勇猛敬业,不愧是未来的三保太监!
沈瑄是极少数不受影响的燕军大将,下马登船,仍是步态沉稳,煞气凛然。
江面上,两军激战正酣,炮声隆隆,不时有战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