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历史 >汉侯 > 第两百四十二章

第两百四十二章(1 / 5)

元光元年六月,朝廷举孝廉的旨意和招贤令传至各郡国, 地方官员不敢怠慢, 纷纷广派人手下至各县乡, 村寨里聚皆有耳闻。

诏令内容道路相传,大量人才涌向长安。

其中既有受举荐的世家高门子弟, 也有隐于乡野深山,专注于学问的民间大贤。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凡是有底气面君, 接受天子亲自策问, 必怀才具德, 绝非庸碌之辈。

不过人来得多了,难免会生出些是非。

春秋百家争鸣, 单史书记载, 有学说文章存世的就有近两百家。余者未留文章, 不代表学说断代。谁也不敢保证, 随着招贤令下至各郡县,不会有哪个门派的传承人突然冒出来。

各家保持传承, 继承先贤传下的理念, 彼此之间的争论自然不会消失。

例如儒家和农家, 儒家和道家, 纵横家和儒家, 名家和儒家,墨家和儒家,只要当面, 十次里有七八次会争论起来。

掰着指头数一数,这样的“结仇”概率,证明儒家非同一般的能打。做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家大佬的嘴炮级别堪比岸炮,放出去的还都是开花弹,绝对有横扫当世的气魄。

如兵家和墨家,阴阳家和方技家,杂家和法家同样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彼此之间要么学说对立,要么互有重叠,谁也不服谁,自然导致互看不顺眼,见面就要开怼。

此外,墨家在先秦时分裂,先为三支后成两支,一支坚持延续传统,专注于兼爱非攻技术宅,另一支点偏技能,向游侠无限靠拢。

前者和儒家天生不对付,自是怼无止境。后者同法家存在对立,见面也是往死里怼。

由此可见,在诸家之中,墨家同样是能打的典型。

只是和儒家不同,墨家到底棋差一招,没能扛到底,向游侠靠拢被统治者打叉,留下的技术宅无法点亮嘴炮技能,其结果就是,自汉朝开始走向衰落,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

现如今,历史悄然发生改变,各家大贤群聚长安,学说之中,不乏助君王巩固统治、开辟疆土的良策,儒家无法一枝独秀。

不出意外的话,历史上的“罢黜百家”和“三纲五常”,基本没有上线的可能。

在亲策贤才的过程中,刘彻的眼界进一步开阔。

道、儒、法三家不提,各家大佬要让天子眼前一亮,自然要拿出看家的本事,专为争个高下。

墨家和方技家先后放大招,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成功进行光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