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1 / 5)
长安城,未央宫内, 朝会刚刚结束, 几名列侯结伴而出, 脸上俱现凝重之色。
家中不肖子被中尉拘押,已过去十多日。
几人多方奔走, 手段尽出,天子始终没有松口之意。长乐宫太皇太后明言要“施以严惩,儆后来者”。口谕即下, 对几家来说, 无疑是晴天霹雳。
两宫态度一致, 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
在几家疲于奔命,准备弃卒保车时, 天子终于松口, 提出的条件却让几家踌躇, 很难拿定主意。
铜矿, 铸币。
不久之前,天子下旨弃半两钱, 改铸三铢钱。
天下铸币者多, 铸钱之利甚巨。纵然朝廷下明旨, 推行起来也需要时间。更何况, 改半两为三铢, 损害铸币者利益,众人自是积极性不高。
迄今为止,民间流通仍以荚钱为主。长安城内少见新钱, 遑论京城之外。
天子的态度很坚决,要么照他的意思做,要么就等着自家不肖子坐穿牢底。万一扛不住中尉府的手段,说出什么不该说的,唯有自认倒霉。
若是审出重罪,全家下狱,铜矿和铸币权直接收回,倒能省去一波麻烦。
细思其中利弊,凡有铜矿的侯爵都不由得一凛。
表面上看,这是天子对几家阳奉阴违、纵容子孙的惩罚。深思背后用意,分明是借机试探群臣。正如派往各王国的铁官和盐官,年轻的天子雄心勃勃,继盐、铁之后,准备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历史上,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最重要的原因是连年征战,国库空虚。铸造新币,是为稳定金融,惩戒不法大商,增加财政收入。
从半两到三铢,从三铢到五铢,足足经历六次改革,由朝廷发行的三官五铢钱才得以流通全国,解决私铸及盗铸成风的问题。
刘彻同赵嘉一番长谈,提前认识到国家金融的重要性,意识到铸币权落于地方的危害,自是要抓紧时间,将权利收归中央。
纨绔长安闹事,挑衅亲军校尉,算不得重罪,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几天就该放人。
怪只怪他们运气不好,恰好撞到刘彻的枪口上。
少年天子正盯着有铜矿的各家,思量该从何处下手。机会送到眼前,岂有放过之理!
于是乎,宁成接到旨意,人一直押在中尉府,虽未马上用刑,却实行严格监管,牢房里一只苍蝇都飞不进,遑论同家中联系。
未央宫和长乐宫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