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1 / 6)
沃阳县位于雁门郡城以北,因沃水得名。城东北有盐池, 驻有长丞。辖内人口一度逾万, 既是雁门郡内一座大县, 同时也是抵御匈奴南侵的一处重要关口。
县城于秦时兴建,占地甚广, 城墙及城内建筑多由夯土筑造,屡经战火仍屹立不摇。城墙表面坑坑洼洼,多为战争遗留的痕迹。北侧和东侧的墙底有大片黑迹, 俨然曾遭火焚。
前番匈奴南下, 沃阳县城一度被攻破, 城内粮食牲畜以及商贾的货物尽被劫掠,老人青壮遭到屠杀, 妇人孩童尽被掠走。
郅都赴任边郡, 以严刑惩办恶徒, 大力恢复生产, 又有刘荣移居城内,在城外开垦荒田, 沃阳渐渐有了复苏迹象。残垣断壁被新起的屋舍取代, 荒草枯木被大量焚烧, 仍存烟气的草木灰被翻入地下, 成为滋润荒田的养料。
生活刚刚有了盼头, 不料旱灾、蝗灾接踵而至,田中颗粒无收。天灾刚退,北方的匈奴又挥刀袭来, 日子已非艰难可以形容。
郡城下达迁移令,陆续有边民从北而来,拖家带口向善无城进发。队伍中的青壮受到征召,多数在沃阳就停下脚步,往县武库领取兵器,随边军一同驻守。
少数青壮护卫老幼妇孺继续向前。队伍众人彼此帮扶,携带收拾起的家什,驱赶仅剩的牛羊,一路沉默无言。
孩童走得累了,就会被抱进藤筐,背在妇人肩上。妇人同样疲惫,脚步不免有些踉跄。有老人翻身下马,示意妇人将孩子放上马背。
几个半大少年走上前,用粗绳拖着一片木板,板下嵌有木轮,不等老人和妇人说话,直接将孩童抱到木板上。
“大父有腿伤,不能多走路。媪也累了,小童交给我等照顾,必不让他磕碰到。”
“此乃何物?”
“拖车。”少年挺起胸脯,骄傲道,“家兄曾往云中郡,言是沙陵赵氏子想出的法子,最初仅在沙陵县,如今已传遍云中郡。有了这个,力气不大也能拖动重物。”
少年一边说,一边让童子抓牢绳子,两人走在前,轻轻松松拽着拖车前行。由于制作得有些仓促,本身的用途也不是拉人,木轮向前滚动时难免会出现颠簸。
孩童半点不在意,反而觉得十分有趣,咧开小嘴笑了起来。
稚嫩的笑声驱散头顶的阴霾,犹如在黑暗中洒下一缕阳光,队伍中的边民消去几分苦色,回望身后的沃阳县城,想起守卫在城内的亲人,目光变得坚毅。
“日子再苦总得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