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果真英雄(11 / 15)
鞑靼占据,内有三百骑兵,仅凭几十人,根本无法撼动。
要夺回峪口,还需从长计议。
不过,随残兵逃回,千余骑兵大败的消息,必将传遍北疆,流入草原。
届时,这些鞑靼将面临两个选择,占地堡不走,等边军上门,再经一场血战;亦或见好就收,带着抢劫所得退回草原,保存实力,以图他日。
以顾伯爷的想法,更希望他们选择第一种。
“同知,还追不追?”
望着远去的烟尘,众人面露不甘。
到嘴的兔子,就这么跑了?
“不追。”顾卿摇头,背起长弓,收回长枪,“回去!”
“可……”
“逃走不过两百,城下至少五百。”
言简意赅,不多费一个字。
赵校尉眼珠子转转,立刻明白,当即打两声呼哨,召回寻箭矢顺便补刀的同袍,调转方向,驰回城下。
援军多数是京卫,杀敌数目,未必超过边军和两府护卫。但事后论功,不看刀口箭矢,只论首级。
战时同心协力,战后分功,关系到升官封赏,可不会有人发扬风格,顾及同袍情谊。
此时不抢,还待何时?
“快!”
五十余匹快马,飞驰在茫茫雪原。
中途,遇到另一股逃窜的鞑靼,半点不客气,抄家伙就上。
鞑靼心急逃命,正策马狂奔。哪会料到,迎面遇上一股明军。持刀对战时,追兵赶至,前后合击,一个都没能跑出去。
清点人数,算上先时斩获,众人都面露喜色。
锦衣卫待遇不错,伯府伙食也好,但能多得金银封赏,没人会傻得往外推。
退一万步,眼前是实打实的战功,同锦衣卫立功又不一样。
抓官抓贪,纵然是好事,也会被言官说嘴。隔三差五还会有人跳出来,试图翻案。
杀退来敌,俘虏鞑靼,则是世人共举,无可争辩的功劳。
无论御史还是给事中,哪个敢叽叽歪歪,张口挑事,百姓的口水都能把他淹死。
至于史书,和他们有半两银子的关系?
身为锦衣卫,鹰犬的大戳盖上,盖棺定论。史书之上,和“好”字绝不沾边。
纵有“意外”,如伯爷神勇无敌,才有资格留下名号。他们这些小卒子,多会一笔带过,留个某甲某乙,都是祖坟冒青烟。
归根结底,还是眼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