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名声(2 / 9)
卫过了筛子。
刘经历平日也贪些小钱,好歹做事有良心,同海匪也没有牵扯,不致被百姓唾骂。唯一值得忧心的,是同船主徐诚有过一两次往来。
听闻徐诚事发,刘经历尚存几分侥幸,总想着,这么点拐弯抹角的关系,应该查不出来。
没承想,两日之后,就有戴圆帽的番子上门。
徐诚自尽,双桅船上的海匪却未尽死。为立功减罪,留得项上人头,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争相道出,招得一清二楚。
加上孙老三的口供,再是犄角旮旯,也会查个清楚。
很不幸,刘经历便属其中。
虽没道出性命,从蛛丝马迹推敲,依旧被发现端倪。
人在卫所躲着,祸从天降,照旧避不开。
好在熊指挥使返回,得知番子上门,心生疑虑。仗着在钦差跟前有几分面子,软硬兼施,总算让番子吐了口。
刘经历的事不大,只要说出徐诚在宁波府的宅院商铺,花钱既可消灾。
知道情况,刘经历翻箱倒柜,交好的同僚也解囊相助,凑齐银两,借着“不知者无罪”,总算是逃过一劫。
往好了想,也可算作虚惊一场。
送走番子,刘经历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自此以后,再不随便伸手。哪怕是送到跟前的银子,也要问明来路,否则,一个铜板都不能收。
钱固然重要,但比起钱,脑袋更重要。
况且,熊指挥使助钦差剿匪,带回数箱金银珍宝。卫所之内,差不多人人有份。刘经历分到十两,加上俸禄,生活也算富余。比不得先前,也不致无米下锅。
听闻钦差归京,双屿之处新设卫所,熊指挥使主动请缨,希望钦差能上奏御前,调其到海岛戍卫。
旁人眼中的苦差,在熊指挥使眼中,则变成肥差,美差。
擒拿海匪,奉旨走私,往来货物可自留一成。初次之外,朝廷还给发饷,普天之下,有比这更好的差事吗?
当然,事有利弊。
人在岛上,远离岸上,与同僚走动不多,升迁怕会慢些。
如钦差所言,同番商市货,风险不小,一旦为朝中得知,必掀起轩然大波。
在岛上的卫军,必须慎选。掌控卫军的指挥使,必须能够服众,且能压下非议之声。必要时,更要挺身而出,甘冒风险,同满朝文武对立,扛下责任,为天子顶缸。
人不好找,到了岛上,必定要多呆几年。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