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阁老出谋(5 / 8)
玉牒。
“宗支繁茂,玉牒不容缺漏。今逢十年之期,当敕令续修。”
“定式移文各王府长史司,子女请名受封,婚嫁薨故,违训惩戒,收回封赏,除官罢爵,皆应如式造册,考据详问,奏缴御前。”
“如有错漏,当遣人过府,谨慎查补。”
“参考旧案,禀奏新事,庶无缺漏,方可修辑。”
刘健奏请完毕,朱厚照立刻点头。当殿下敕谕,令各王府长史司遣人入京,八月底必须启程,不得延误。
“陛下圣明。”
刘健行礼归班,李东阳继而出列。
“陛下,臣有奏。”
闻言,群臣都是一愣。
刘阁老且罢,李阁老?
今天刮的是什么风?
“启禀陛下,臣查旧案,圣祖高皇帝朝,太宗皇帝为宗人府宗正,定有例,各王府长史,非进士出身者,历任九年方许保奏举荐。如入朝为官,需外放九年,考绩为优,方可调入京城。”
朱厚照坐正身体,表情肃然。
群臣竖起耳朵,均不太明白,平日里八风吹不动,非必要不出声的李阁老,今天这是怎么了。
敲着势头,分明是打算找藩王府的麻烦。
“臣乞陛下敕令,详查被保奏举荐之人。凡有违例,俱罢黜罚金,以儆效尤。藩王被蒙蔽,举荐属官,当由宗正出面,告以祖训。”
藩王分封,无召不得离开封地。
想坐稳王位,知道朝廷动向,必须打探京中消息。这一来,便需结交朝官,多送金银器物。
然常年打雁,也有被啄眼的时候。
遇上尘鱼甑釜一类的人物,非但达不成目的,反会受其累。闹不好就会被弹劾一番,告到御前。
相比之下,举荐王府属官入朝,则保险得多。
一日为长史司属官,便打上藩王府烙印,终身断不开关系。不说拴在一根绳上,背叛的代价也会相当大。
因是圣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知晓其中问题,也不能擅加更改。高举祖宗之法,抢了侄子皇位的太宗皇帝,更是如此。
无法更改,不代表没有办法。
套上几层紧箍咒,多加些为官条件,即能成事。
先在王府呆满九年,再到地方工作九年,调入京城,先要设法打开局面,又需耗费不少时间。
拖上十几二十年,同王府的关系自会疏远。
入京也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