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不作不死(2 / 8)
是记录,有功者当是钱百户。”
简言之,他只是动动笔杆,做出整理。真正出力的,是早出晚归探访民情,护送钦差南下的锦衣卫。
“本官不露面,当地官员可有不满?”
“佥宪放心,下官已向诸人解释,非是佥宪怠慢,实是事出有因。”
“哦?”杨瓒很是好奇。
“一则,佥宪旅途疲惫,水土不服,不好打扰;二则,刘公公正怨气满腹,无事莫要近前为好。”
恩?
杨瓒眨眼,这两件事,可以联系到一起?
王守仁点头,自然可以。
“在河间府时,拜帖均送到刘公公面前,今番改成下官,不知情者必有猜测。”
是刘公公真伤得见不了人,还是钦差终于雄起,顶住压力,给这恶阉好看?
如是前者,足以拍手称快。
如是后者,钦差避而不见,必是怕拖累众人。
恶阉在天子身边伺候,在外尚罢,回京之后,寻机进谗,钦差吃挂落,前途黯淡,当面拜见的地方官员多会被划归“同党”,落不到好。
金银表礼照收……必是奸宦逼迫,钦差无法阻拦。
如此看来,钦差定是心怀愧疚,兼水土不服,才会染上重病,不得面见。
聪明人喜欢脑补。
无需王守仁更多解释,杨瓒便头顶光环,成为忍辱负重,敢同奸宦斗争的英雄。而刘公公,很不幸,继嚣张贪婪之外,又添一层恶名。
杨瓒是温其如玉,休休有容;刘瑾即为谗慝巨滑,大奸之辈。
作为双方桥梁,接下拜帖,传递消息的王主事,根本不用多说,只需在对方面露疑色时,摇摇头,叹两口气,便可坐实猜测。
不得不承认,是金子早晚会放光。
刘公公如此,王主事亦然。
只不过,前者是背着黑锅,越背越勇,拼搏向前。后者则是长袖一挥,谈笑间,牵着地方官的鼻子,把人卖掉,对方还会为他数钱。
“王主事大才,本官佩服。”
“杨佥宪过奖。下官悉心毕力,实不及佥宪三分。”
杨瓒摇摇头。
他会挖坑,也挖得足够深。
换成旁人,掉进去,一时半会出不来。
但王主事身强体健,跳跃能力非凡。主动跳进坑里,根本用不着借力,双腿一蹬,弹簧一样,眨眼就能跳上来。
这且不算,立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