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钦差南下 二(6 / 8)
这么做,对杨瓒又有什么好处?
面对刘瑾疑问,杨瓒笑意更深。
“瓒与同僚交往不多,对江浙官员也不甚了解,与之周旋,必疲于应对,不得微功。”嘴角翘起,双眼微眯,话锋随之一转,“然于刘公公,瓒却了解颇深。”
翻译过来:江南官场,他不熟,想收拾谁都不容易。稍有不慎,即会满盘皆输,遭遇滑铁卢。
刘公公,他熟。收拾了两顿,不熟也熟。
钦差出京,奉旨办事。
对付江南官员,尚有一定难度,换成刘瑾,左手金尺,右手宝刃,绝对是一打一个准,手到擒来。
思明话中深意,刘瑾冒出一身冷汗。
威胁,赤果果的威胁!
这姓杨的分明在说,收拾不了江浙的地头蛇,照样能收拾了你!不用心办事,被金尺抽两下算是运气,闹不好就得挨刀。
身为螺丝钉,就得有被拧的觉悟。
同理,遇到杨瓒,刘公公只能自认倒霉,撸起袖子,奔赴江浙,和大小官员狠掐到底。
刘瑾默然。
和文官开掐,是宦官的使命。和武官死斗,是宦官的本领。
被言官威胁逼迫,同地方文武大战八百回合,当真是要命。
“杨佥宪,咱家服了。”
“刘公公有此等觉悟,来日必有大成。”
刘瑾嘴角抽了抽,成不成,他不晓得。他只知道,此次南下,必要扯开大旗,和江浙大小官员艰苦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敢后退,敌人没动手,杨瓒会先抽他个满脸开花。
遥想前朝王振之流,刘瑾泪水长流。
做坏事难,做奸宦更难。
都是一样的力争上游,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解决了刘瑾,杨瓒转道兵部。
别误会,杨御史这次绝非给谢状元挖坑,他要坑……咳,托以重任的,是另外一人。
刘大夏仍在告假,老先生年纪大了,操演之后,冰天雪地里跪了半日,又气又愧,引发旧疾,三天两头请大夫,汤药从未断过。
天子大婚,勉强支撑进宫朝贺。一套程序走完,回到府内便一头栽倒,至今没能起榻。
现今,兵部由左右侍郎掌事。
兵部右侍郎同谢迁次子是挚友,谢丕任职兵部,明里暗里得到不少照顾,在武库司中,不说横着走,也算得上如鱼得水。
于兵部而言,言官绝对是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