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山陵崩三(3 / 6)
番话说完,杨瓒气态沉稳,表情愈发肃然。
弘治帝精神不济,双眼仍聚在杨瓒身上,隐隐有所期待。
朱厚照没有出言,却是双眼微眨,对杨瓒所言三事十分感兴趣。
“臣言其一,勤孝义。乞以《孝经》常备经筵,讲读弘文馆。促殿下明德正礼,束身修仪。”
“准。”
“臣言其二,明用人。古人有言,亲贤德远奸佞。宁为君子责方,勿为小人谄媚。引才望老成之士,述人心善恶,讲内廷谗臣之祸,以正殿下之心。”
“善。”
“臣言其三,慎择辅。”杨瓒顿了顿,方道,“乞选国士入东宫,为殿下讲学。少言尧舜礼让,多讲前朝兴衰,王朝轮替,高皇帝开创之艰,后继守业之难。复以贼蛮之凶,北疆之危,民生之困,闾阎之苦。”
话至此,杨瓒再顿首,朗声道:“太子殿下天性睿智,良善纯孝。习以帝王之治,辅以扛鼎之臣,必当承圣祖之基业,垂统万民,治功可成!”
“大善!”
弘治帝猛的拍手,激动之下,脸膛潮红,比刘健三人在时还要精神百倍。
“杨瓒。”
“臣在。”
“你且起来。”
“是。”
杨瓒起身,弘治帝撑着手臂,单手压在朱厚照背上,微微发颤。
“照儿。”
“儿臣在。”
“自今日起,尔见杨瓒,当敬以学士之礼。”
“陛下,万万不可!”
咚的一声,杨瓒又结结实实跪下了。
光是听着声响,心尖都会打颤。
“照儿,”弘治帝收回手,仍道,“行礼。”
不等杨瓒再言,宁瑾和扶安双双上前,将杨小探花“扶”了起来。后者站稳,仍没有松开手。直到太子上前,弯腰行礼,遵杨瓒为“师”,方得弘治帝示意,躬身退下。
被皇帝赶鸭子上架,杨瓒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条陈呈上,本为“出狱”考量,顺便为官途做铺垫,期望今后的路能走得顺畅些。哪里想到,效果竟然这么大,直接打动天子,讲学东宫!
事闻朝堂,杨瓒无法想象,会有多少明枪暗箭。
唯一能确定的是,自己定会成为明晃晃的靶子,脑门上直接刻字:来扎!
为生命考量,杨瓒决定大胆一次,咬住腮帮,朗声道:“陛下,臣有请。”
“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