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山陵崩一(4 / 6)
定,太子殿下亦在一旁,牟斌咬了咬腮帮,终下定决心,道:“臣所奏,乃是今科探花杨瓒宫门前惊马一事。”
“杨编修惊马?”朱厚照微愣,“孤为何不知?”
“回殿下,事发突然,且杨编修并未受伤,故未呈报御上。千户顾卿察觉有异,报知于臣,臣不敢轻忽,令锦衣卫暗中查访,现已真相大白。因涉及皇亲,故上奏陛下,以请敕谕。”
牵涉到皇亲?
朱厚照不明白。
杨瓒出身乡间,未有同族在朝中做官。上数五代,连秀才都没有。观其平日,秉节持重,行必矩步,甚至被马尚书称“小夫子”。
这样的人品性格,实在不像会轻易得罪人,为何就惹上了皇亲?
“牟斌,你真查清了?”
“殿下,臣不敢妄言。”牟斌道,“因惊马被换,杨编修实是无故受累。其欲伤之人,实为今科状元,翰林修撰谢丕。”
“谢丕?”
朱厚照更觉诧异。
谢丕又得罪了谁?
“北镇抚司查问当日内卫,尤其牵马之人,最终核实,是象房中的两名象奴为人收买,在草料和马鞍上动过手脚。因牵马的内卫突然调换,后者不知内情,状元和探花的马被弄错,方才致杨编修惊马,谢状元躲过一劫。”
一番话落,朱厚照陷入沉思,弘治帝缓缓闭上双眼。
如此不择手段,因由未必在谢丕身上。若是针对谢阁老,倒说得通。
肆无忌惮,加害今科状元,且能买通宫中象奴,瞒过内卫双眼。掰着指头数一数,不会超过十人。
藩王有嫌疑,宁王和晋王的嫌疑最大。
转念想一想,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事情败露,平白得罪阁臣,更要惹来天子侧目,吃力不讨好,图的是什么?
是皇亲,却不是藩王。专门针对谢丕,必是和谢家有怨。
满朝之上,神京之中,唯有两人。
弘治帝睁开眼,目光落在朱厚照脸上。
他早知道,皇后召太子去了坤宁宫,也知道为的是什么。太子能守住分寸,无论作为一国之君,还是一个父亲,他都很欣慰。
原本想着,大行之后,令张氏兄弟为他守陵,应是万无一失。现今看来,恐要再多几分思量。
他走了,皇后便是太后。
王太后和吴太妃年事已高,又能压得住几年?
弘治帝沉思之时,牟斌已将事情主谋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