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决定(4 / 6)
安,反贼尽数伏诛。担心秦氏兄弟翻旧账,一家老小都要遭殃,不尽速南逃更待何时?
问题在于,他们有意投靠桓汉,桓汉却未必肯收。
“朕的确求才若渴,但是,不是什么‘才’朕都会收。”
桓容撂下这句话,无异于是关上大门,断绝这些人的南投之路。
如唐公洛这般,桓容自是敞开大门,来一个收一个,陆续加以重用。对于这些两面三刀,爱好骑墙,没有半点忠心信义之人,必定伸脚踹回去,用足十成力气。
“官家有旨,凡南逃的北地官员,查明实情,同长安叛乱有关,一概不许入境。”
这个时候南逃,不是心中有鬼才怪。
如果真的忠于秦氏,得知秦璟入长安,该拊掌庆贺才是。不庆祝且罢,反而挂印离去,拖家带口往南边跑,明显和秦氏不是一路。
对于桓容的这个决定,建康朝廷有不同的声音。
多数人支持天子,也有少数人以为不该将事做绝。
这些人举家南逃,必定同秦氏彻底决裂。借他们之口,可以对长安有更多了解,今后说不定有更大的用处。
“此言差矣。”
不用桓容开口,贾秉慢悠悠开口,“此等无信无义之徒,今日能叛长安,何言他日不会叛建康?”
如果是仰慕桓汉之名,真心投靠,留下亦是无妨。
这些人的本意却是保命。
与其冒着和秦氏立刻开战的风险留下他们,不如直接撵走,还能卖长安一个人情。
为统一南北,长安建康早晚要开战。
两国开战,该是锣对锣、鼓对鼓,正经摆开架势。如果因为这些鬼蜮小人起争端,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果被有心人挑拨,将建康同夏侯氏谋反扯上关系,使得天子背上污名,冤不冤?
贾秉三言两语将事情挑明,之前反对的文武全部哑火。
桓容坐在龙椅上,表情十分严肃,似是一心听取群臣意见,事实上正一心二用,中途开始走神。
日前从北边传回消息,进入五月,北地依旧少雨,幽州和并州又有大旱和蝗灾的迹象。并且,秦璟带兵返回出长安,秦玓暂时离开三韩,边境出现空虚,乌孙、高车几部和残存的高句丽势力又有些蠢蠢欲动。
今年的北边注定不太平。
他该怎么做?
借机北上,还是……
桓容越想越深,眉心越蹙越紧。冕冠垂下的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