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桓刺使的名望(3 / 7)
桓容摸摸下巴,好吧,不是“稍显”。
但他乐意这么用,怎么着吧?
“饿了没有?”定了定神,撇开危险的话题,桓容笑道,“阿黍亲手炖了羊汤,已熬了一个多时辰。”
“我知道。”袁峰用力点头,“我进帐时闻到香味。”
“喜欢蒸糕还是稻饭?”
“都好。”袁峰顿了顿,期待的问道,“阿兄可以为我讲诗吗?”
“好啊,你读到哪里了?”
桓容挥手推开供词,将袁峰拉到身边,随意铺开竹简。看着熟悉的词句,神思有刹那飘远,以致漏听了袁峰的回答。
“阿兄累了?”
“有点。”胡乱点点头,桓容再次询问袁峰读到哪里,开始为他逐字逐句讲解。
袁峰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惊人,理解力也相当高,无论桓容说多少,似乎都能当场消化。无论当下还是后世,都是百分百的神童。
讲解的过程中,桓容既有成就感,又有几分慨叹。
原身十岁出门游学,熟读先贤经义,完全能出口成章;眼前的小孩不过五岁,就能熟读国风,了解大意。
不怪魏晋士族繁荣几百年,甚至一度同天子共掌权柄。寒门只能眼巴巴瞅着,至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仍熬了许久方才翻身。
所谓超越在起跑线上,绝不是一句空话。
后者尚未迈步,前者已经撒丫子狂奔百米,这样的的距离,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拉近。
“可觉得累?”读过三首秦风,桓容停下。
“不累。”袁峰摇摇头,认真道,“大父教导,《诗经》启蒙,之后读《春秋》。太史公的《史记》也要详记。幼学之前需能熟背家谱。”
袁峰声音清脆,掰着指头一个个列举。
数完一个巴掌,桓容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
在后世人看来,这样的教育方式极不可取,实属压迫儿童有没有?
可惜的是,当事人压根不觉如何,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觉得空闲时间太多,更主动为自己加量。
玩耍?
袁峰皱皱眉头,扑扇两下睫毛,满脸不赞同。
“峰已非孩提,勤学为上,怎可醉心玩耍。”
翻译过来,本公子年满五岁,九连环分分钟的事。其他游戏纯属浪费时间,不屑为之。
桓容再度无语。
孩子,再这么精英下去,很容易没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