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友谊的小船(4 / 7)
犹未尽的王献之,桓容不由得眨了眨眼。
他只知道这位是寒食散的爱好者,竟不知他也有吃货的潜质?想想停止嗑药的郗愔,心下有几分恍然。
“子敬兄近日可曾服用寒食散?”
王献之摇摇头。
北伐归来的一段时间,他见到肉食就双眼发红,饭量猛增,着实吓了身边人一跳。郗道茂甚至请医者在府中常驻,唯恐他哪天吃出问题来不及抢救。
入朝为官之后,又是每日政务繁忙,知晓此物会导致全身发热,神思飘然恍惚,王献之轻易不再服用寒食散,一段时间下来竟然彻底戒除。
与之相对,增大的饭量却不见减少。
郗道茂依旧日日忧心,千方百计控制王献之的饭量,生怕他撑破肚皮。对此,王献之当真是痛并快乐着,滋味难对人说。
听完几句,桓容头顶滑下三条黑线。
这是抱怨?
分明是在炫耀,另类的秀恩爱!
有“另一半”了不起?!
他……他真没有。
一个身影闪过脑海,桓容愣了一下,连忙摇头,将骤起的念头压了下去。
“我决心入朝为官,重拾琅琊王氏昔日权柄。”王献之收起笑容,正色道。
提起琅琊王氏,就不得不提“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句名言。
此句中的“王”不是诸侯王,而是王导王敦兄弟时期的琅琊王氏。
当年琅琊王氏权柄之重几让世人侧目。
如果没有王导,司马睿未必能在渡江之后站稳脚跟。如果没有琅琊王氏,也不会有东晋士族与天子共掌朝政的政治局面。
可惜王导死后,琅琊王氏后继无人,加上王敦起兵之事的影响,逐渐退出朝堂,被太原王氏取代。
时至今日,唯有王彪之拿得出手。如王羲之父子干脆寄情于书法,留下书圣、书贤之名,在民间富有声望,在朝中却失去了话语权。
历史上,司马道福能成功上位,逼得王献之和郗道茂离婚,除了桓氏衰败,郗氏没落,和琅琊王氏的现状脱不开关系。
换成太原王氏的嫡支郎君,她敢吗?
哪怕她亲爹是皇帝,照样不敢招惹顶级士族门阀,否则绝不会有好下场。
现如今,王献之痛下决心,走上和历史完全不同的道路。桓容无法猜测琅琊王氏今后的命运如何,但他有五分以上肯定,司马道福不会再如愿遂心,在别人的家庭中横插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