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需要静一静(3 / 7)
换成后世,他尚在预防“早恋”的时间段,如今竟要考虑嫁娶了?
“阿母,”桓容嗓子有些发干,“太后提的可是司马氏?”
莫非要他娶个郡公主?
“自然不是。”
南康公主出身皇室,却对同出皇室的郡公主看不上眼。以司马道福为例,要是褚太后敢将这样的说给瓜儿,她能直接提剑杀入皇宫。
“那是褚氏?”桓容又问。
“不是。”南康公主依旧摇头,正色道,“是陈郡谢氏。”
若是褚氏女郎,她同样能开口拒绝。褚氏嫡支没有适龄的女郎,娶个旁支绝不可能。但褚太后抛开家族,提出的是谢氏,她着实吃了一惊。
陈郡谢氏虽不比太原王氏,如今也是蒸蒸日上。
谢安名声在外,满门多出俊杰,谢玄更是同辈中的佼佼者。谁都能看出,只要不出意外,谢氏在未来的发展绝不亚于当年的太原王氏。
想娶谢氏女的不在少数。
褚太后提出联姻,背后不可能没有谢氏的意思,南康公主一时也有些犹豫。
“为何是我?”桓容眉间皱出川字。
“我也不甚明白。”南康公主的疑惑不比桓容少。
桓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唯有一点,出身龙亢桓氏,亲爹是桓温!
在两晋时代,一个家族底蕴如何,从新妇的出身就能窥出一二。
无论桓熙、桓济还是桓歆,嫡妻都非顶级士族,庶子是其一,关键是人家看不上桓氏门第。
以太原王氏为例,基本只同南北两地的高门联姻。
只不过,这其间仍有个过程。
元帝过江,初建政权的几年,北地高门想通过联姻站稳脚跟,困难同样不小。随着王导的努力,南北士族逐渐开始嫁娶,但就部分高门而言,司马氏依旧被排除在外。
皇室如何?
无论嫁女还娶妇,照样连边都摸不着。
归根结底,到了太原王氏的高度,“外戚”两字根本沾都不想沾。
相比之下,琅琊王氏就差了一筹。
历史上,王献之被迫娶了司马道福,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家族没有政治势力。
陈郡谢氏尚未发展到巅峰,地位仍非“兵家子”出身的桓氏可比。
谢氏主动递出橄榄枝,欲同桓容结亲,分量不可谓不重,对桓容今后的助力也是不可估量。
“瓜儿,你如何看?”